瀏覽類別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新訊】疫情再無常也要陪你喝杯咖啡—泰國暹邏博物館的行動咖啡攤車服務

泰國國立暹邏博物館在防疫期間推出「行動咖啡攤車」活動。(王亭涵 攝影) 作者/攝影:王亭涵(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文化管理研究所) 泰國國立暹邏博物館(Museum Siam,以下簡稱暹邏博物館)由泰國國家探索博物館機構(National Discovery Museum Institute)負責營運。在今年二月推出「行動咖啡攤車」服務,既彰顯泰國拼裝車路邊攤文化,更突破疫情下博物館餐飲商店營業限制。 …

【博物之島專文】視覺轉繹開啟博物館的味蕾體驗—故宮「墨戲仙草」驚喜設計揭密

「墨戲仙草—雲山煙雨」設計詮釋(國立故宮博物院行銷業務處 提供) 作者:連之莉(國立故宮博物院行銷業務處研究助理/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教育博士生) 邁入第10屆的《Shopping Design》台灣設計BEST 100,於2020年底以「我們需要的設計」為題,檢視設計之於「我們」的可能性,選出100組台灣值得關注的設計人事物。創作者王蓓恩、劉家欣授權黑丸嫩仙草與國立故宮博物院(以下簡稱故宮)三方合作上市的「墨戲仙草」台味甜品,於New Power…

【博物之島新訊】找教材找破頭了嗎?全台博物館支援前線!居家學習資源大集合

作者:田偲妤 全臺自5月中旬發布三級警戒將近兩個月後,終於在7月13日迎來博物館的重新開放,但在疫情尚未平歇之際,注重五感體驗與肢體互動的兒童展區多未開放。為了讓兒童在居家學習期間有豐富的線上教材,減輕家長與老師的教育負擔,全臺各大博物館與美術館聯合推出「支援前線—宅家藝起來」平台,集結各館的線上學習資源。平台更依照教材類型與兒童年齡分類,方便家長為孩子選擇適合的教材。以下精選介紹平台內精彩的內容: 玩玩看!博物館典藏,培養你的觀察與創造力…

【博物之島新訊】陪孩子每天玩得開心!英國藝文機構的居家創意學習提案

在這個受疫情影響的暑假,如何讓孩子在家邊玩邊學習?來看看英國藝文機構提出的居家創意學習方案!(Photo by Shirota Yuri on Unsplash) 作者:王惇蕙(國立臺灣美術館教育推廣組) 英國藝術委員會(Arts Council England)研究指出,創造力讓人們感覺良好,在疫情期間更是如此。為了讓孩子與年輕朋友發展創意技能以提升幸福感,英國藝術委員會與橋接組織(Bridge…

【博物之島專文】在歷史重鎮內打造新形態民族學博物館 —柏林洪堡論壇的華麗變身

洪堡論壇主建築將柏林宮主體融合進現代風格的外牆。© SHF / Hi.Res.Cam 作者:林桂甄(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研究生) 自1980年代以來,許多歐洲民族學博物館為了擺脫殖民帝國包袱,開始重新定位並更換館名,從「民族學」轉變成為「歐洲文化」甚至是「世界文化」博物館,如瑞典的哥德堡世界文化博物館(The National Museum of World Culture),以及2014年在荷蘭重新開幕的國立世界文化博物館(Dutch National Museum…

【博物之島新訊】世界首位機器人藝術家創作開展!倫敦設計博物館打開藝術本質的潘朵拉盒

艾達(Ai-Da)是世界上第一位機器人藝術家,由人工智能(AI)運算法設計而成。(Courtesy of David Parry_PA Wire) 特約記者:戴映萱(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藝術策展碩士、藝文工作者) *本文圖片由倫敦設計博物館(the Design Museum)授權使用 她,艾達(Ai-Da),可作畫、可表演,創作了一幅幅自畫像。這名世界上第一位機器人藝術家,是用人工智能(AI)運算法設計而成。她的藝術作品目前正於倫敦設計博物館(the Design…

【博物之島新訊】我紋身但我不壞!英國紋身藝術展顛覆你的既定印象

《紋身—英國紋身藝術巡迴展》於M Shed博物館的展出現場(Photo credit: Derryth Ridge, Co-curator and Tour Manager of Tattoo -British Tattoo Art Revealed) 作者:黃千惠(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 「紋身是一種神奇、浪漫、令人興奮且經常被人誤解的藝術形式。」 —《紋身—英國紋身藝術巡迴展》策展人Matt Lodder …

【博物之島專文】如果文化近用,成為你我的日常—— 吳麗娟談國美館文化平權的跨界實踐

互動性導覽形式輔以手譯員的轉譯,使聽障學童能夠無礙地享受於藝術帶來的快樂。圖為國美館梁永斐館長親自接待啟聰學校學生,並一同參與互動。(國美館 提供) 作者:王譯德(自由工作者)、王譯慧(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陳佳汝(前破周報記者、博物之島特約記者) 跨界:從了解並欣賞多元的生命個體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