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類別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新訊】新加坡土生文化館探索Peranakan的多元融合與碰撞!

土生文化館於2023年2月17日重新開幕,圖為三樓展區呈現土生族群的風尚文化。(新加坡土生文化館 提供) 吳妙玲(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生) 「土生」(Peranakan)一詞,源自於馬來語的「anak」(孩子),其延申含義是「在本地出生的人」,男性稱為峇峇,女性為娘惹。在十九世紀海峽殖民時期(Straits Settlements)【註釋1】,自中國移動至東南亞的男性,與當地女子結婚的後代被稱爲土生華人(Peranakan…

【博物之島新訊】丹佛美術館以藝術創意活動打造熟齡友善的學習樂園!

「手邊藝術」學習盒中的創作活動,將藝術活動帶到年長者身邊。(Images © and courtesy of the Denver Art Museum.) 劉曉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博物之島特約記者)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六十歲以上成年人約有14%患有精神障礙,其中孤獨和社會孤立是兩大影響心理健康的危險因素。臺灣2025年將成為超高齡社會,在每五個人就有一位年滿六十五歲的社會環境下,博物館界該如何因應? 貼近年長者的需要,從認識「衰老」開始!…

【博物之島專文】成為傾聽者:Imagine IC 館長 Danielle Kuijten的策展之道

Imagine IC與社會大眾共創展覽,提倡由參與者自己挑選適合的詞彙,以免故事原義喪失。(Danielle Kuijten提供) 作者:劉芳柔、劉芷妘、顏紫宇、鍾宛彤(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博士生) 隨著時代演進,當代博物館以靈活多樣的典藏及策展方式,建立與大眾溝通的橋樑。而作為持續秉持公眾參與和文化賦權精神的Imagine IC,則有其獨到的實踐模式,值得關注。本文專訪對象Danielle Kuijten為ICOM…

【博物之島新訊】倫敦霍尼曼博物館「茶」特展,揭開茶葉背後的衝突與抗爭!

展區呈現茶葉種植及生產過程。(倫敦霍尼曼博物館 提供) 陳玠綸(溫徹斯特藝術學院當代所碩士、自由撰稿人) 人手一杯的手搖茶飲已然融入大眾的日常生活,然而,你是否曾思考過美味的茶飲可能引發戰爭?又或者隱藏著勞動剝削? 位於倫敦東南部森林山(Forest Hill)的霍尼曼博物館(Horniman Museum and Gardens),以其大量的人類學、自然史、樂器典藏聞名。該館由曾為最大茶葉貿易商之一的Frederick John…

【博物之島新訊】鏡頭、畫筆交相映!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捕捉瞬間」展

「捕捉瞬間」展探討繪畫與藝術間如何相互影響。(Capturing the Moment Installation View at Tate Modern 2023.© Tate, Larina Fernandes) 梁晋維( 英國西敏寺大學紀實與新聞攝影碩士) 攝影的出現為傳統藝術帶來巨大的衝擊與影響,同時也影響人們創作、觀看和經驗世界的方式。而展覽如何透過作品引導觀眾探索攝影與繪畫間的曖昧關係? 2023年,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推出 「捕捉瞬間」展 (Capturing…

【博物之島新訊】與地方同行!石在工作隊策展「大海入厝——漂流入市的遷徙紀念物」

「大海入厝——漂流入市的遷徙紀念物」以物件和風土滋味兩條敘事主軸進行策展。(鄧皓勻 攝影) 鄧皓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 展覽具有轉譯和展開溝通的特質,策展結合社群或議題,越來越被作為倡議與行動的選擇。「石在工作隊」即因此而成立,自2020年至今透過計畫型創作,將馬崗漁村面臨土地徵收與收購、觀光開發議題的現況,從極東海邊帶到城市中引發更多元的關注和討論。…

【博物之島新訊】100歲爺爺的深山美術館!日本藤城清治美術館

正在創作剪影畫的藤城清治。(藤誠清治美術館 提供) 劉恩美(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生) 交通便利的位置以及歡迎拍照打卡,似乎成為許多美術館的優勢條件。但位處日本枥木縣深山中的美術館卻反其道而行,該館館內禁止攝影,期望能使觀眾人專注於作品,也替美術館增添了幾絲神秘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