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類別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專文】在歷史重鎮內打造新形態民族學博物館 —柏林洪堡論壇的華麗變身

洪堡論壇主建築將柏林宮主體融合進現代風格的外牆。© SHF / Hi.Res.Cam 作者:林桂甄(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研究生) 自1980年代以來,許多歐洲民族學博物館為了擺脫殖民帝國包袱,開始重新定位並更換館名,從「民族學」轉變成為「歐洲文化」甚至是「世界文化」博物館,如瑞典的哥德堡世界文化博物館(The National Museum of World Culture),以及2014年在荷蘭重新開幕的國立世界文化博物館(Dutch National Museum…

【博物之島新訊】世界首位機器人藝術家創作開展!倫敦設計博物館打開藝術本質的潘朵拉盒

艾達(Ai-Da)是世界上第一位機器人藝術家,由人工智能(AI)運算法設計而成。(Courtesy of David Parry_PA Wire) 特約記者:戴映萱(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藝術策展碩士、藝文工作者) *本文圖片由倫敦設計博物館(the Design Museum)授權使用 她,艾達(Ai-Da),可作畫、可表演,創作了一幅幅自畫像。這名世界上第一位機器人藝術家,是用人工智能(AI)運算法設計而成。她的藝術作品目前正於倫敦設計博物館(the Design…

【博物之島新訊】我紋身但我不壞!英國紋身藝術展顛覆你的既定印象

《紋身—英國紋身藝術巡迴展》於M Shed博物館的展出現場(Photo credit: Derryth Ridge, Co-curator and Tour Manager of Tattoo -British Tattoo Art Revealed) 作者:黃千惠(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 「紋身是一種神奇、浪漫、令人興奮且經常被人誤解的藝術形式。」 —《紋身—英國紋身藝術巡迴展》策展人Matt Lodder …

【博物之島專文】如果文化近用,成為你我的日常—— 吳麗娟談國美館文化平權的跨界實踐

互動性導覽形式輔以手譯員的轉譯,使聽障學童能夠無礙地享受於藝術帶來的快樂。圖為國美館梁永斐館長親自接待啟聰學校學生,並一同參與互動。(國美館 提供) 作者:王譯德(自由工作者)、王譯慧(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陳佳汝(前破周報記者、博物之島特約記者) 跨界:從了解並欣賞多元的生命個體開始  …

【博物之島新訊】「家」該是什麼樣貌?倫敦家屋博物館「待在家中」計畫,重新探索家的意義

倫敦家屋博物館在2020年春季推出「待在家中」計畫,邀請大眾分享封城期間的家居生活。圖為民眾居家上班並陪伴孩童玩耍(更多故事)。(Courtesy of Museum of the Home) 特約記者:戴映萱(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藝術策展碩士、藝文工作者)  *本文圖片由倫敦家屋博物館(The Museum of the Home)授權使用 位於英國東倫敦霍克斯頓(Hoxton)的「家屋博物館」(The Museum of the…

【博物之島專文】博物館靈魂急轉彎?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疫情下的線上兒童教育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利用休館期間將教育活動線上化,圖為拍攝〈藝術中的故事〉活動現場。(Photo credit: Soh Ling Hui) 作者:黃莉婷(高雄市立美術館教育暨公共服務部) 「教育」為博物館靈魂,是許多博物館人心中深深的信念; 「博物館教育」創造人與人相遇的機會,是連結博物館與觀眾成為朋友必要的存在。 疫情效應下的博物館教育…

【博物之島新訊】你印象最深刻的廣告是什麼?「東京廣告博物館」重拾每個世代共享的感動

屬於廣告人的秘密基地—東京廣告博物館(羅苡瑄 攝影) 作者/攝影:羅苡瑄(現居於愛爾蘭之平面設計師) 你印象最深刻的廣告是什麼?不論你是否為廣告從業人員,也一定看過上千支廣告,必定曾有支廣告打動過你。「日本廣告」的驚人創意、浮誇幽默你一定不陌生,想要了解日本廣告的厲害之處,絕對不可錯過內行人才知道的秘密基地「東京廣告博物館」,與多數美術館、博物館以「藝術」或「設計」為核心不同,這是日本唯一為「廣告」而生的免費博物館。 東京廣告博物館(The Ad Museum…

【博物之島專文】溫柔而堅定的變革—澳洲博物館掀起工藝行動主義風潮

1992年「愛滋病紀念拼布被計畫」活動現場(Photo by Elvert Barnes, CC BY 2.0) 作者:李竺恩(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碩士班) 行動主義並非總是具有激進的對抗性,如同織品,柔軟的方式也能開啟有力的變革行動。本文將介紹工藝行動主義(Craftivism)的概念與其產生脈絡,並分享澳洲民主博物館「#世界人權宣言 拼布被計畫」、南澳民主中心「刺繡與抵抗」參與計畫,討論這兩個實踐案例如何作為一種變革手段,進而為博物館開啟倡議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