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類別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專文】從未抵達,從未放棄:鄭莉蓉談故宮南院以藝術活動建立友善品牌

故宮南院「夏日親子藝術月」的互動體驗區均以當期展覽內容為基礎進行規劃設計,圖為2022年的「景泰藍體感迷宮」與「鬥彩實驗室」(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提供) 作者|陳佳汝(文化部博物之島國內外資訊專區特約記者) 「從未抵達,從未放棄。」年紀輕輕、帶著書卷氣息的鄭莉蓉,引用了左翼詩人和劇場工作者——鍾喬老師的話,表達內心深沉的決心。…

【博物之島新訊】閒步昔日時光—新芳春茶行「日日大稻埕:大稻埕歷史照片特展」

新芳春茶行位於車水馬龍的民生西路上,鄰近大稻埕迪化街,是以茶葉發展史為展示主題的博物館,目前展出《日日大稻埕:大稻埕歷史照片特展》(2023/04/12-2023/08/31)。(戴秉儒 攝影) 作者:戴秉儒(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 臺北民生西路上佇立著一幢歷史悠久的建築,黃色面磚與檜木門扉相互映照,門上題有「芳尋顧渚」、「春採蒙山」二句聯對,它是新芳春茶行,臺北市少數保存狀況良好的住商混合洋樓,自1934年落成後,見證長達70年臺灣茶葉發展史的興衰。…

【博物之島新訊】尋回熒熒流星: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日治時期新劇運動」特展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新時代大登臺:日治時期新劇運動浪潮」特展。(葉家妤 攝影) 作者:葉家妤(文化部博物之島國內外資訊專區執行編輯)、林琮穎(國立臺灣博物館展示企劃組計畫助理) 「與劇本內容不符,注意!中止!」戲演到一半,演員卻被警察強行帶走檢束,臺下眾聲喧嘩,只留下舞臺「文化向上,破除迷信」四個字……這是日治時期「新劇」的上演場景,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 流星般的10年:臺灣新劇浪潮…

【博物之島新訊】社會設計,百年之道!荷蘭建築與設計博物館特展

荷蘭鹿特丹曾因納粹轟炸進行大規模重建,使其成為二戰以來前衛建築師揮灑創意設計的最佳舞台,亦是建築與設計博物館(Het Nieuwe Instituut)設址的最佳地點,圖為館舍外觀。(© Het Nieuwe Instituut Photo Petra van der Ree) 作者:吳昀慶(阿姆斯特丹研究院都市分析、設計及工程學程研究生) 鹿特丹的建築與設計博物館(Het Nieuwe Instituut),可謂荷蘭建築設計軟實力的基地。…

【博物之島專文】融合自然脈絡的古文明展示— 墨西哥國立人類學博物館揭開阿茲提克帝國神祕宇宙觀

出土於特奧蒂瓦坎(Teotihuacan)遺址的雨神(Chalchiuhtlicue) 石像,是生命來源的重要象徵,同為墨西哥國立人類學博物館迎接觀眾的第一項展件,觀眾立刻意識到自己即將進入中美洲文物的洗禮。(Photo by katiebordner, flickr, CC BY 2.0) 文|陳佳汝(文化部博物之島國內外資訊專區特約記者) 位處墨西哥城中心查普爾特佩克公園內,一座被綠地包圍、崴峨壯大的墨西哥國立人類學博物館(Museo Nacional de…

【博物之島新訊】博物館是你的身心OK繃!一起走入健康高齡未來

明尼蘇達科學博物館(Science Museum of Minnesota)《心理健康:心靈很重要(Mental Health: Mind Matters)》移動式展覽(traveling exhibition)引導觀眾經由肢體語言抒發情感,促進心理健康。(© Science Museum of Minnesota) 作者:廖俊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所碩士生) 近年來,「關心您的健康」不再是醫療院所的專用標語,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將「全球的健康與福祉(Global…

【博物之島新訊】立基在地的全民參與及共創:新北市美術館正式開園!

新北市美術館於今(2023)年4月開放第一期戶外園區、藝術街坊、圓頂藝術空間等。(新北市美術館 授權) 作者:楊晴雯(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研究發展組助理研究員)、林琮穎(國立臺灣博物館展示企劃組計畫助理) 座落於鶯歌,由姚仁喜建築師操刀設計的新北市美術館(下簡稱新美館),經歷數年籌備,於2023年4月迎來了第一階段開放。 呼應當前美術館轉型風潮,新美館以全民美術館為宗旨,期待成為一個串聯社會,提供全民學習的場域,跳脫以往充滿距離感的藝術殿堂形象,轉而強調人人皆可親近、欣賞藝術。…

【博物之島專文】你的感覺很重要!了解博物館中的觀眾情緒研究

德國柏林猶太博物館(Jüdisches Museum Berlin)以色列雕塑藝術家Menashe Kadishman 的作品——落葉(Shalekhet)(林玟伶 攝影) 文|林玟伶(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你注意過參觀博物館時的情緒嗎? 博物館與遺產地是一個充滿情感的場域。有研究者稱之為記憶劇場(theatres of memory),將博物館藏品、遺址作為文化工具,以刺激記憶並創造回憶【註1】。情緒與記憶的關係密切,研究「博物館經驗」的學者Joh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