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之島新訊】博物館是你的身心OK繃!一起走入健康高齡未來

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報導

明尼蘇達科學博物館(Science Museum of Minnesota)《心理健康:心靈很重要(Mental Health: Mind Matters)》移動式展覽(traveling exhibition)引導觀眾經由肢體語言抒發情感,促進心理健康。(© Science Museum of Minnesota)

作者:廖俊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所碩士生)

近年來,「關心您的健康」不再是醫療院所的專用標語,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將「全球的健康與福祉(Global Health and Wellbeing)」列為核心主題之一,顯示博物館致力於成為療癒身心的好選擇。以下從國內外展覽案例出發,看見博物館在身心健康與高齡議題中發揮的影響力及可能性。

 

生命終始,自有時:臺南市美術館《時間眾像》

臺南市美術館當期特展《時間眾像:給每個人的歲月景觀》(2023/2/18-2023/5/28)以「高齡議題」為策展主軸,延續館方近年對高齡者和失智症患者的關注[註1],透過三個子題「名為回春的河」、「在時間裡交會」、「誰的時間?」,邀請觀眾反思生命經驗與生死議題。

走入「名為回春的河」展間,可見一系列由高齡障礙者創作的繪畫作品,不僅落實文化平權,也讓觀眾透過藝術家的細膩觀察與奔放筆觸,重新理解世界,體會生命在不同階段與狀態的獨特美學;「誰的時間?」展間,黃俞綾《Aging》攝影作品則以微觀尺度拍攝枯萎凋零的花,提醒觀眾老年作為一個生命階段「也有其美麗之處」,打破大眾對年老的負面觀感。

藤野公一擅長以樸素、單一的色彩填滿畫紙,透過簡單的形狀和色彩描繪日常物,作品活潑生動、流露童趣。(藤野公一,〈達摩〉,2001,紙、墨汁、水彩,91 × 119公分。廖俊凱 攝影)
黃俞綾《Aging》攝影系列直觀拍攝凋萎花卉,促使觀眾反思每個生命階段的獨特之美。(黃俞綾,《Aging》,2012,攝影組12件、藝術微噴、水晶裱褙。廖俊凱 攝影)

 

設計你我的老年生活!倫敦設計博物館特展

你希望獨立、快樂地面對老年生活嗎?倫敦設計博物館(the Design Museum)和老年設計院(the Design Age Institute)共同策劃《設計我們的未來(Designing for Out Future Selves)》特展,共提出十個設計方案,包含長輩照護監控系統(Intellage)、按摩器(Tides)、大衣(Coaroon Coat)等,均根據老年和特殊需求長者進行發想,期望透過設計,協力應對高齡社會衝擊。

具有簡練外觀的「Hamlyn Walker」助步器,以滿足所有年齡層需要為訴求,提高日常泛用性之餘也減少資源浪費,可說是兼具美觀和實用性的案例之一;「Home Office workspace」則因應疫情與高齡化對工作型態的影響,提出室內設計模型,設計者試圖建構一個專為居家辦公的空間,其內能滿足日常辦公所需的一切機能,也更為高齡族群著想,幫助觀眾想像未來的世界。

老年設計院(the Design Age Institute)與漢姆林設計院(Helen Hamlyn Centre for Design)合作舉辦助步器設計比賽,由工業設計師麥克.斯特蘭茨(Michael Strantz)設計的「Hamlyn Walker」贏得比賽。輕巧的設計結合滑板車、平衡板的概念,大大提升便利性,使長者更便於攜帶與收納。(Hamlyn Walker, Michael Strantz)
由Paul Jones, Chris Brown和Adam Cosheril共同創作,結合建築師、數位設計師、家具設計師三個領域的專業,針對近年居家辦公比例上升,重新思考「居家」與「工作」場域該如何有效結合,同時也重視高齡使用者的權益。(Home Office workspace by Paul Jones, Chris Brown and Adam Cosheril. Exhibition photography by Andy Stagg @studiostagg)

 

邁向健康高齡,你的心靈也很重要

心理疾病被污名化、避而不談的現象,長期存在社會之中。明尼蘇達科學博物館(Science Museum of Minnesota)特別策劃《心理健康:心靈很重要(Mental Health: Mind Matters)》移動式展覽(traveling exhibition),由館方提供展覽設計、技術協助、維護與佈撤展等服務,藉由租借模式與不同機構協作、擴大展覽的受眾與影響力。

《心理健康:心靈很重要》展覽入口,以及說明腦部和心理疾病關聯性的互動式體驗。(© Science Museum of Minnesota)

 

特展共有四個主題,開門見山即打破社會對心理疾病的偏見與誤解;接著透過呈現不同時代的價值觀和互動式遊戲,使觀眾體驗心理疾病的治療流程,在翻轉身分的過程中建立同理心,從心理疾病患者的視角看世界;第三主題則強調「情感表達」,引導觀眾經由肢體語言、藝術創作、寫作等方式抒發情感,促進心理健康;最後展覽特別說明「求助的重要性」,提供觀眾可尋求心理協助的管道,也教育觀眾如何當一個良善的幫助者,有效應對他人求助。

特展藉由回顧過去心理疾病的治療環境,使觀眾翻轉身分、建立同理心。(© Science Museum of Minnesota)

 

從上述案例,顯示如今博物館不僅成為一個療癒場所,更肩負去污名化、常識宣導的責任,對大眾與地方社群發出關懷,成為你我身心的OK繃!

 

執行編輯:郭冠廷


註釋1:臺南市美術館自2019年起,與國立成功大學老年學研究所簽署合作備忘錄,以辦理推廣活動及共享學術資源等方式,期盼能對高年長者與失智症患者帶來良好效益。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