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之島新訊】從細節延伸的城市宣言!海澤維克首次日本個展「共感的建築」

英國著名建築師Thomas Heatherwick首度於日本森美術館舉辦個展「海澤維克工作室:共感的建築」(Heatherwick Studio: Building Soulfulness)。現場展出「虎之門‧麻布台專案開發計畫(虎ノ門・麻布台プロジェクト)」建築模型。(Heatherwick Studio: Building Soulfulness, Tokyo City View, Tokyo, 2023. Photo: Furukawa Yuya. Photo courtesy: Mori Art Museum, Tokyo)

作者:王欣翮(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藝術史與考古學系碩士

日本森美術館近期特展「海澤維克工作室:共感的建築」(Heatherwick Studio: Building Soulfulness),位於六本木之丘展望台(Tokyo City View)之中,有別於白盒子場館,六本木之丘展望台一側為通透的玻璃,更顯現出東京的面容,與意圖利用建築勾勒城市未來的Thomas Heatherwick不謀而合。

1970年出生於英國倫敦,Thomas Heatherwick 24歲便成立同名工作室,代表作品如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英國館(UK Pavilion)「種子聖殿」、由廢棄穀倉改造而成的賽茲當代非洲藝術博物館(The Zeitz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frica, Zeitz MoCAA)等,至今儼然成為世界上最受注目的團隊之一。其與森集團合作的「虎之門‧麻布台專案開發計畫(虎ノ門・麻布台プロジェクト)」,也即將於2023年完成,Heatherwick特別推出在日本的首次個展,集結28個建築計畫、分為六大展區,細細談起對於建築和設計的思索。

「共感的建築」特展位於六本木之丘展望台(Tokyo City View)之中,通透玻璃呈現的東京市容,與意圖利用建築勾勒城市未來的Thomas Heatherwick不謀而合。(Heatherwick Studio: Building Soulfulness, Tokyo City View, 2023. Photo: Furukawa Yuya. Photo courtesy: Mori Art Museum, Tokyo)

 

展場的開頭以Heatherwick與中國團隊合作,主打可淨化外界空氣的概念車「AIRO」、以及2011年受倫敦市政府委託重新設計的倫敦巴士新路霸(New Routemaster)一比一模型吸引大眾目光.繼續深入展場,過道一旁展牆佈置發想期間的滿滿草稿,試圖從思想的碎片開始,呈現出工作室創意激盪的發想過程。

2011年Heatherwick受倫敦市政府委託,重新設計的倫敦巴士新路霸(New Routemaster)一比一模型。(王欣翮 攝影)
滿牆的設計草稿顯現出思想的碎片。(Heatherwick Studio: Building Soulfulness, Tokyo City View, 2023. Photo: Furukawa Yuya. Photo courtesy: Mori Art Museum, Tokyo)

 

Heatherwick的童年受工匠精神吸引,關注打造物件所蘊含的精神,成為日後建築設計的起點,他認為無論是建築、城鎮,至或城市,皆是從微小的地方延伸而來。展場從「成為一體(Coming Together)」和「與所有人聯繫(Connecting with Everyone)」展區開始,前者呈現工作室如何透過層層堆積細節,構築成一個巨大的建築空間,包含: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英國館與奧運聖火台,都是最好的例子;後者則將建築的單位從細節延伸到「人」,究竟,所謂空間如何由人聚集而成?建築師又該如何打造出人們能自然聚集的空間呢?此區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學習中心(the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Learning Hub),與英國約克郡瑪姬癌症關懷中心(Maggie’s Center)為示範,皆是試圖打破封閉空間的絕佳案例。

受日本商店掛簾啟發的展覽設計,展覽將建築圖像大幅影印懸掛於展場中。圖為2010上海世博英國館「種子聖殿」,體現Heatherwick從細節發展的建築設計。(Heatherwick Studio Shanghai Expo UK Pavilion 2010. Heatherwick Studio: Building Soulfulness, Tokyo City View, Tokyo, 2023. Photo: Furukawa Yuya. Photo courtesy: Mori Art Museum, Tokyo)

 

第三展區「體驗雕塑空間(Experiencing Sculptural Space)」更結合上述兩者,展現工作室以3D雕塑形式,在城市尺度的巨型規模中,呈現出以人為衡量基準的空間體驗,並在材質選擇上仍保留手工的溫度,最著名的案例,莫過是紐約人氣地標「蜂巢(the Vessel)」

對於自然和歷史的關懷,也是其建築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都市中感受自然(Feeling Nature in Urban Space)」主題,展現團隊將自然能量和精神融入環境的案例「小島(the Little Island)」;而「從記憶到未來(Bringing Memories to the Future)」展區則強調建築是人們的記憶儲存庫,從團隊最著名的改造案「賽茲當代非洲藝術博物館(Zeitz MoCAA)」出發,回顧團隊如何將大膽改造南非開普敦的碼頭廢棄穀倉,既保留建築元素更創造未來。

紐約「小島(the Little Island)」建築模型。(上圖:Heatherwick Studio: Building Soulfulness, Tokyo City View, 2023 Photo: Furukawa Yuya Photo courtesy: Mori Art Museum, Tokyo;下圖:王欣翮 攝影)
賽茲當代非洲藝術博物館(Zeitz MoCAA)的建築模型與設計細節。(Heatherwick Studio: Building Soulfulness, Tokyo City View, 2023. Photo: Furukawa Yuya. Photo courtesy: Mori Art Museum, Tokyo)

 

最後一區「玩耍與使用(Playing and Using)」不單展示工作室歷年來的創意聖誕卡設計,更開放民眾在知名的陀螺椅(Spun Chair)上盡情玩耍。當坐在陀螺椅上,背抵著玻璃另一端城市閃爍的燈光,眼前是Heatherwick 2022年在TED TALK暢談當代建築是如何無趣、過度關注功能而非人們情緒,他控訴無趣的建築如何影響人們心理健康、社會結構,甚至進而導致氣候變遷,最終呼籲建築該讓人們興起連結的渴望,在減少能源耗損的狀況下,打造出有趣且吸引人的空間。

觀眾坐在陀螺椅上,觀看Heatherwick的演說。(王欣翮 攝影)

 

Heatherwick形容其建築並非單單限縮於物質本身,更是一個觸發人類情感的社會運動,藉由趣味設計讓人們渴望與建築共存共榮至長久。那瞬間,好似建築師正在對東京這座龐然巨獸,發下大型改造宣言。

 

執行編輯:郭冠廷


資訊來源:
延伸閱讀: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