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之島新訊】穿越歷史的虛擬之旅:荷蘭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戰利品:十則故事」特展結合VR挖掘掠奪物件背後的故事

特展「戰利品:十則故事」展廳一景,一名觀眾配戴虛擬實境眼鏡。(Credit: Mauritshuis, The Hague)

作者:陽寶頤 (荷蘭世界博物館收藏出處研究員、萊登大學兼任講師)

2023年9月「戰利品:十則故事」特展(Loot – 10 Stories)於荷蘭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開幕,展覽聚焦十件源自帝國侵略殖民地或於戰爭期間強行沒收、盜取的收藏。除了呈現入藏的歷史時空背景,亦探詢博物館該如何處理這些具爭議性的物件,以回應當今社會轉型正義的訴求?


【博物之島新訊】支持、反對之外的第三種觀點?文物返還正反案例


隱身於物件中的掠奪歷史

原為荷蘭西印度公司(WIC)統治者毛里茨(John Maurice)私宅的皇家美術館,也留存著源自殖民時代的物件與裝飾。然而,我們如何看見這些隱身於物件的掠奪歷史呢?展覽透過十件掠奪的物件,引領觀眾認識不同時代中的掠奪故事,及物件背後的困難歷史。

特展分別呈現三個掠奪時期:十七世紀歐洲殖民者自東南亞、中南美洲及非洲掠取之物;1795年法國攻陷荷蘭後,被運至巴黎羅浮宮、原屬於荷蘭共和國的收藏;及二戰期間,德國納粹從猶太家族沒收的藝術品。 

結合多媒體裝置,再現物件背後的掠奪場景

近幾年歐美博物館不乏透過展出「被掠奪的藝術品」(Looted Art)為主題,探討藏品來源非法性的議題。此次特展的獨特之處在於邀請曾獲艾美獎提名的電影導演瓊斯瑪(Eline Jongsma)與奧尼爾(Kel O’Neill)擔任客座策展人,將掠奪物件結合VR實境裝置,還原物件掠奪的場景,使觀眾透過影像的互動,深化對文物被掠奪歷程的理解。

展廳一景。(Credit: Mauritshuis, The Hague)
展覽虛擬實境一景,畫面最前方為林布蘭1669年自畫像。原畫尺寸:長65公分、寬60公分。(Credit: Mauritshuis, The Hague)

例如,十七世紀荷蘭畫家林布蘭(Rembrandt)1966年的自畫像,該畫原為尤太拉特瑙家族(Rathenau)的收藏,二戰期間被納粹軍沒收,並將該畫運至奧地利一處鹽礦區,該礦區儲藏約六千五百多件納粹從各地搜刮而來的藝術品,預計作為當時希特勒建造元首博物館(Führermuseum)的館藏。該畫作在二戰結束後歸還拉特瑙家族,皇家美術館於1947年購藏。觀眾藉由戴上虛擬實境眼鏡,彷彿親身走進鹽礦區,目睹1945年納粹即將戰敗而欲將礦區中的收藏炸毀時,礦工們如何及時轉移炸彈,拯救置於其中的藝術品。脫下虛擬實境眼鏡,觀眾也能在展場中看見這幅命運多舛的畫作。

展覽不僅透過虛擬實境帶領觀眾重回掠奪的歷程,也探討物件原有的文化價值如何隨其流亡經歷產生改變。例如,另一個虛擬實境故事,帶領觀眾前往印尼峇里島阿拉瓦寺廟,呈現荷蘭殖民者在1849年的峇里島戰爭中,從不知名的峇里島戰士手中奪走的匕首,這件匕首最後輾轉進入柏林民族學博物館收藏。峇里島匕首在印尼是重要精神象徵,然而這件匕首至今無人認領所有權,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該匕首在流亡過程中已喪失其原有的文化意義。通過不同物件的掠奪故事,也使得觀眾可以理解文物歸還背後錯綜複雜的問題。


【博物之島新訊】回家,要一個世紀:奧克蘭博物館歸還瓦魯孟古族文物


提問與反思:數位科技是文物歸還的解方嗎?

除了物件展示與數位裝置,展覽亦鼓勵觀眾思考科技發展日益進步,當代數位技術的運用是否能為文物歸還做出貢獻?例如,本次的展品——十八世紀康提大砲(Cannon of Kandy),原藏於荷蘭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2023年荷蘭政府正式將所有權轉給斯里蘭卡。

1765年荷蘭為擴大其東印度公司的殖民權力而攻打錫蘭(今斯里蘭卡)的康提王國,並將該大砲作為戰利品從康提王國運回荷蘭。由於目前康提大砲的所有權已轉給斯里蘭卡政府,特展並未陳列真跡,取而代之的是一件儲存於硬碟裡的3D數位模型複製品。

康提大砲,製作於1745年前。尺寸:長98公分、寬181公分、高54公分。所有權於2023年8月轉交給斯里蘭卡政府,此前為荷蘭國家博物館藏,館藏編號NG-NM-1015。(Credit: Rijksmuseum, Amsterdam)
特展中展出、由策展人公司團隊Jongsma+O’Neill設計之康提大砲的數位3D模型。(Credit: Jongsma+O’Neill)

展覽也藉此提問:誰有權力製作真跡的複製品呢?文物歸還之後,博物館是否仍有權力收藏、展示其複製品(不論實體或數位替身)?數位複製品是世界共有的遺產嗎?

策展人強調,展出的十件展品是十個應被單獨看待的個案研究,文物歸還難以一概而論,亦非博物館轉型正義的終點。除了持續與不同文化群體探討文物創造乃至被劫的歷史,多媒體與數位科技如何為博物館探詢文物所有權爭議開闢新視角,亦值得更多討論與展示實踐。

執行編輯:謝佳均


資訊來源:
延伸閱讀: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