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2018/01/26-06/18【紫砂漫遊 聚焦臺灣】

【紫砂漫遊 聚焦臺灣】

 

❉ 活動內容:

在全球史潮流的影響下,17世紀青花瓷白地藍花炫目形象風靡世界的品牌故事,大家已經耳熟能詳。然而,大約同時繁盛發展的另一陶瓷品類─「紫砂」,素樸低調卻強而有力地塑造出世界茶器的經典;其影響直至今日,卻沒有獲得世人的充分關注。因此,我們策畫了「紫砂漫遊‧聚焦臺灣」特展,它主要想探討的,不是宜興紫砂本身,而是四百年來漫遊世界各地呈現的紫砂意象。

我們現在所定義的「紫砂」,指中國陶瓷生產的一個品類。其中以宜興生產的紫砂壺以其良好的胎泥特性、特殊的泥片成形技法及宜茶性聞名於世。紫砂意象來自於各地對宜興紫砂茶器的理解、想像、模仿以及創造性的挪用,背後最重要的推力是17世紀以來環球興起的飲茶風尚。原本來自江蘇宜興的紫砂壺,不但成為閩粵地區工夫茶文化的主角;亦是歐洲飲茶、日本煎茶等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要角。而中國潮汕、歐洲、日本、沖繩各地的窯場,蜂起仿製,並與在地文化結合,最終使得「紫砂壺」成為近代世界各地茶壺的原型與典範。

臺灣與紫砂的淵源至少可溯源自明鄭時期,興盛於清代華人移民聚落攜來的江南及閩粵茶事,再歷經日治時期的持續及多元發展。因緣際會下,過去數十年來,臺灣不但在紫砂茶器的收藏、紫砂研究的推動,以及華人茶文化的精緻轉化上,都扮演著極具關鍵性的角色。

本展覽以全球史為框架,並陳比較世界各地對紫砂壺的消費、品鑑以及追摹與蛻變。同時聚焦於臺灣,以之為核心坐標,藉以真實呈現紫砂茶器在廣幅茶文化圈中的歷史定位。展覽以三大主題呈現:第一主題「走向國際舞臺的紫砂茶器」、第二主題「紫砂茶器與臺灣的相遇」、第三主題「臺灣茶器新天地」。最後藉由展場品茗茶事的實踐,讓我們一起漫遊紫砂世界。

走向國際舞臺的紫砂茶器

梨皮「俱輪珠」(中國宜興,19世紀,臺灣私人收藏)

今日我們所見的茶壺,似乎或多或少都可見到宜興紫砂的身影,這樣的現象如何演變而來?這個展區嘗試陳述紫砂茶器於17世紀以來,如何隨著飲茶風尚輸出各地,成為內外銷商品的一環。繼之,為因應市場的需求,各地陸續出現模仿紫砂的現象;最後,我們看到不同的區域幻化出各具特色的紫砂意象,說明了紫砂茶器如何被理解、使用、仿製及挪用的精彩故事。

紫砂茶器與臺灣的相遇

得順號沉船出水紫砂壺(中國宜興,19世紀初期,王度舊藏)

臺灣與紫砂又有甚麼樣的交集?這個展區以「沉船記事」拉開序幕,記錄紫砂飄洋過海的痕跡。我們利用考古出土、出水標本、傳世紫砂器及相關文獻,展現臺灣移民社會與江南、閩粵茶俗的紫砂淵源,以及近代社會茶文化的多元發展。嘉義民雄採集的17世紀紫砂大壺、臺南水交社19世紀墓葬中出現以紫砂小壺搭配青瓷水盂的閩南葬俗組合、《臺灣通史》作者連橫使用過的潮州朱泥工夫茶壺、日治時期引進的煎茶道,以及近代西式紅茶茶具套組等,這些錯綜複雜的點與線,交織出紫砂茶器與臺灣相遇的故事。

臺灣茶器新天地

朱泥茶具組(臺灣南投,日治時期,協德陶器工廠,臺灣私人收藏)

當代臺灣茶器表現猶如繁花盛開的景象,其生成背景為何?從日治到戰後南投、鶯歌等地的仿擬紫砂器揭開序曲。1970年代中期後隨著臺茶內銷、飲茶風氣日益盛行及茶藝的精緻化發展,帶出鶯歌茶器蓬勃生產的契機。另一方面,紫砂明清古壺、名家壺及廠壺的研究與收藏亦蔚為風潮。因而,臺灣在社會經濟條件及茶文化成熟發展的環境下,帶動茶界、業者及陶藝創作者投入茶器製作,促成當代茶器在材質、造形及功能等方面的豐富呈現。

❉ 活動時間
2018/01/26(五) ~ 2018/06/18(一)

❉ 地點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3F特展室

❉ 連絡人及電話
02-86772727

❉ 活動網址
https://goo.gl/LFsM1d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http://www.ceramics.ntpc.gov.tw/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五 9:3 0-17:00
週六及週日 9:3 0-18:00
※休館日:每月第一個星期一(若逢國定假日照常開放,隔日休館)、農曆除夕及年初一、館方公告之
館址:23942新北市鶯歌區文化路200號
服務電話:02-8677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