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之島專文】促進展廳學習的N種可能!歐美博物館親子自導式探索資源案例

荷蘭庫勒慕勒博物館設計多樣自導式探索資源,圖為兒童觀眾於展場遊玩館方設計之骰子遊戲。(Children, playing the Museum dice game in the Kröller-Müller Museum. Photo by Wieneke Hofland)

作者:劉君祺(國立故宮博物院行銷業務處助理研究員)

如何促進親子家庭在展廳內的學習或體驗,讓博物館素養從小萌芽滋長,一直是許多博物館持續努力的方向。近年來許多博物館陸續推出創意有趣的免費展廳資源,銜接原本為成人或全齡觀眾撰寫的文本內容,協助親子家庭以自導(Self-guided)方式親近探索展覽內涵。本文將介紹荷蘭庫勒慕勒博物館(Kröller-Müller Museum)的展廳遊戲、英國國家航海博物館(National Maritime Museum)的親子展覽路線、美國沃克藝術中心(Walker Art Center)的多語版家庭指南等三個案例,略窺近來自導式探索資源的設計考量。


【博物之島新訊】整個美術館都是我的遊樂場!挪威新國家美術館體現北歐教育理念


 

荷蘭庫勒慕勒博物館:從遊戲出發!

位於荷蘭奧特羅的庫勒慕勒博物館(Kröller-Müller Museum),以其出色的梵谷繪畫、現代繪畫收藏與雕塑公園著稱於世。博物館為促進親子觀眾在展廳以及雕塑公園中的探索體驗,共設計骰子遊戲、偵探遊戲、繪畫遊戲等三類遊戲介面,以深入淺出、趣味探索的方式,引導親子家庭從不同角度切入,發現典藏藝術的秘密。

  1. 骰子遊戲—展開藝術思考的方程式

博物館為4歲以上的親子觀眾設計這套別出心裁的骰子遊戲,內容包括遊戲盒、骰子與提問單。遊戲未設定任何既定的遊程或展件,各項問答也沒有固定答案,親子觀眾可在任一展廳,丟擲骰子在遊戲盒內,由骰子擲出的面向決定提問類型,再參照提問單的問題選項,自由地進行展廳內的問答遊戲。

荷蘭庫勒慕勒博物館骰子遊戲,包括遊戲盒、骰子與提問單。親子團體可在收票口免費領取,在博物館商店亦有販售。(劉君祺 攝影)

 

配合骰子六面,其中五面分別對應至「你怎麼想」、「想像」、「你要一起嗎」、「展開調查」、「你看到了嗎」等五類提問【註1】,最後一面則表示需更換展間。這套骰子遊戲不僅呼應博物館學者John Falk與Lynn Dierking所倡導的自由選擇學習(Free-choice Learning)論點,也重視兒童觀眾的觀點表達、想像啟發、自主觀察與情感連結,同時更希望透過這項資源,促進親子間的互助與互動。

 

  1. 偵探遊戲─發現展件的秘密

有別於骰子遊戲提供完全開放性的探索體驗,博物館另設計數款主題偵探遊戲,引導觀眾認識博物館的特定典藏,例如提供給4歲以上親子觀眾的:「頭、肩膀、膝蓋和腳趾」(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 at the Kröller-Müller Museum)、「一起行腳考察雕塑公園」(Come along on an expedition on foot through the sculpture garden),以及為16歲以上年輕觀眾所規劃的「愛在藝術裡」(Love is in the art)等【註2】。每款偵探遊戲皆以卡牌形式呈現,觀眾需從卡牌上的文物局部找到四件指定文物,在內容撰寫上,親子版卡牌以思考(多角度的提問促進連結與想像)、行動(觀察細節並與同伴分享)、發現(尋找其他博物館類似作品)等路徑引導兒童觀眾探索文物,青年版卡牌則除了提供作品故事外,更強調年輕觀眾連結文物進行深度的反思、分享與對話。

兒童觀眾利用庫勒慕勒博物館的偵探遊戲文宣,尋找指定展件。(劉君祺 攝影)
偵探遊戲文宣上的題目可一一撕下,形成一套卡牌。這套卡牌的正面,呈現文物細節與創意提問,背面則提供作品簡介、思考、行動、發現等引導路徑。(劉君祺 攝影)

 

  1. 繪畫遊戲—從實作中感受大師創藝

博物館還設置了數位畫架,以「你想跟哪位大師一起畫畫?」為主題,引導兒童觀眾認識梵谷、秀拉、蒙德里安,以及畢卡索四位畫家的繪畫技法,並透過數位操作應用筆觸、搭配色彩、組合元素等,創造出自己的作品,最後還可寄出電子郵件留存或分享。

庫勒慕勒博物館的數位畫架,可引導兒童觀眾認識不同的繪畫技法,並實際操作進行再創。(劉君祺 攝影)

【博物之島新訊】一趟「光」的感知旅程:桃園市兒童美術館《來點光吧》特展


 

英國國家航海博物館:親子之旅即將啟航!

位於英國倫敦格林威治的國家航海博物館,隸屬於格林威治皇家博物館(Royal Museums Greenwich)系統。該館強調博物館的社會功能,希望利用英國航海相關典藏,透過多元的對話與交流,啟發觀眾的學習理解、好奇心、想像力與趣味體驗,強化與民眾的相關性。博物館期待透過展覽與內容策劃,不僅連結過去與當代議題,更能進一步促進對於未來的形塑與認同。博物館特別為館務願景製作一份極具巧思的策略地圖,不僅呼應其航海收藏的精神,也展現博物館持續探險、嘗試與前進的企圖。

  1. 在博物館裡的發現、相遇、調查、巡航與交流

國家航海博物館除了為親子觀眾規劃專屬的展覽空間之外,也針對一般常設展覽設計一系列共五主題的親子路線,訴求「遊戲與探索」,協助親子家庭利用自導資源,一起體驗常設展覽內容。這組深入淺出、賞心悅目的自導資源除了在博物館免費提供外,也可直接於網路下載,內容包括以下為不同年紀設計的路線:

  • 5歲以下幼兒適用的「發現」路線:尋找相似物、啟發觸覺、尋找自己喜歡的文物。
  • 5-8歲兒童適用的「相遇」及「調查」路線:前者為古今比對、製作自己的地圖、戲劇模仿、肖像素描;後者為尋找相異物、對比思考、想像情境。
  • 8歲以上兒童適用的「巡航」、「交流」路線:前者為製作自己的地圖、概念討論、故事創造;後者為觀點交流、生活連結。
國家航海博物館設計一系列家庭展覽路線,鼓勵親子觀眾以多元思考路徑探索館藏主題。(劉君祺 攝影)

 

  1. 兼顧參展前、中、後進程的經驗形成

每條探索路線皆包括三大區塊,記錄參展前、中、後的經驗進程,分別為:(一)運用博物館的中庭廣場「大地圖」(The Great Map)進行前導思考,在此區域透過數個小提問,連結使用者的生活經驗與既有知識,帶入該項主題的想像情境;(二)到指定展覽開啟主題探索,進行三到四個互動小活動;以及(三)由繪畫形式記錄最終參展收穫。參觀中的小活動,則可細分為觀察、討論、操作、繪畫、戲劇、創作等面向,期待透過各種簡單又不至產生負擔的活動設計,引導親子觀眾針對文物進行思考、對話與想像【註3】。

 

美國沃克藝術中心:多語版家庭指南

坐落於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沃克藝術中心(Walker Art Center),為美國五大當代藝術博物館之一。博物館於2019年為其繪畫與雕塑藏品推出「五種方式進入—館藏主題」(Five Ways In: Themes from the Collection)常設展,以「自我」、「裡面」、「外面」、「日常」、「一切」五個主題切入,引導觀眾重新認識博物館的收藏。

  1. 強化在地多元族群的連結性

美國明尼蘇達州擁有全美為數可觀、來自東南亞苗族以及東非索馬利亞的移民。博物館為回應在地多元族群觀眾的需求、加強與新住民的連結與對話,在此項展覽中特別設計推出英語、西班牙語、索馬利亞語及苗語四語版的家庭指南,並開放網路免費下載。各語版分別由在地的藝術家與博物館一起合作共創,依據每位藝術家對於作品的感知與共鳴,設計視覺插畫與體驗活動。各種提問方式,皆以原語設計,再搭配英語翻譯,因此博物館也鼓勵親子觀眾使用所有版本的指南,在每款設計中感受全新的體驗。

沃克藝術中心為其常設展「五種方式進入—館藏主題」設計了英、苗、西班牙、索馬利亞語版(由左至右)各具特色的家庭指南。(劉君祺 攝影)

 

  1. 我們都是一家人:認同、參與及共創

沃克藝術中心經由這一系列的參觀指南,不僅加強與多元觀眾的連結、豐富展覽多元詮釋的可能性,更因此強化了與在地藝術社群的合作與對話,促進多元文化認同與參與。這項精心細膩的設計,也獲得了2020年美國博物館協會「傑出教育資源」(EdCom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Resources)獎項。


【博物之島專文】從未抵達,從未放棄:鄭莉蓉談故宮南院以藝術活動建立友善品牌


 

踏上博物館的探索之旅

以上各項兒童親子自導式展廳資源,透過寓教於樂的內容設計,在提供家長支援與引導同時,也拉近了展品與兒童觀眾的距離。自導式資源不僅仲介了親子之間的參展互動,也延伸了親職教育面向,豐富了家庭觀眾的觀展經驗。在博物館致力投注兒童親子資源之際,彰顯的不僅是博物館正視潛力觀眾的長期經營,更展現博物館推動友善平權與開放多元的使命。

博物館越來越好玩了!親子家庭趕快起身,前往博物館的路上吧!

 

執行編輯:葉家妤


註釋: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