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步上復甦之路了嗎?ICOM最新疫情影響報告上線(Photo by Nick Pryde on Unsplash) 作者:藍敏菁(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博士生) 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新冠病毒不斷變異,Delta變異株的高傳染力防不勝防〔註1〕。防疫模範生的台灣也在今年5月發佈三級警戒〔註2〕,全球疫情起起伏伏,博物館的開/閉館採滾動式調整。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近期應用新技術調查並呈現疫情對博物館的影響性,例如ICOM…
英國黑斯廷斯博物館與美術館推出的「數位拼布被計畫」,成品收藏於「Art UK」網站,可隨時點閱欣賞。(Photo credit: Hastings Museum & Art Gallery, Carissa Tanton, Kate Hulme) 作者:林富萍(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班)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許多公共場合被迫關閉,閉館下的博物館如何提供資源與服務給觀眾?此時,數位科技顯得格外重要,讓觀眾無須到館也可獲得知識與參觀體驗,館方也可與觀眾保持互動。…
大都會在社群媒體上分享囊括超過40萬件藏品的線上典藏庫,邀請觀眾將藝術品擺設在「動物森友會」的家中,在網路世界當起小小藝術收藏家。(Photo credit: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s Instagram) 特約記者:戴映萱(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藝術策展碩士、藝文工作者) *本文全數圖片由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授權使用…
哈佛大學科學與文化博物館群推出「HMSC Connects!」線上平台,其中「非凡事物」(Extraordinary Things)典藏計畫、「自然界的藝術大師」(Nature As Artist)虛擬導覽備受矚目。(Courtesy of HMSC) 特約記者:戴映萱(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藝術策展碩士、藝文工作者)…
Image by Gerd Altmann from Pixabay 作者:藍敏菁(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博士生) 新冠肺炎持續肆虐,多國執行嚴格的防疫措施,使得全球經濟仍未脫離萎縮狀態,博物館也面臨強制隔離帶來的營運危機。疫情導致的封城與隔離,讓人們使用社群媒體的頻率大幅提升,繼數位資源開放使用(open…
許多地區為控制疫情而封城,人們被迫待在家中,虛擬博物館的需求因而大增。(Image by Engin Akyurt from Pixabay) 作者:謝文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學教育組) 疫情期間,不少博物館紛紛推出線上虛擬導覽,讓觀眾在家也能安全舒適地逛博物館。不過,這些虛擬導覽真的符合觀眾的需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