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標籤

博物觀點

【博物之島專文】想當導覽員嗎?上場前先做這些準備!一起成為展覽與觀眾的人體橋梁

展覽主視覺前很適合作為導覽開場,歡迎加入導覽之旅。(王怡心 攝影) 作者:王怡心(北師美術館 展覽暨教育推廣) 一名稱職的導覽員,就像一位讓人著迷的花衣魔笛手,帶領觀眾輕鬆地進入一個新奇又迷人的世界,一個他們的感官過去從未穿透的地方。導覽員需要具備三種基本的態度:知識、熱忱以及親和力。 —Alison Grinder & E. Sue Macoy《如何培養優秀的導覽員》 …

【博物之島專文】從戲台前走到戲台後—台北偶戲館〈小小偶大世界〉常設展新面貌

作者/攝影:劉庭妤(自由作者) 歷經一年半的的籌備規劃與整修,台北偶戲館常設展空間煥然一新,除了更符合兒童的參觀需求外,更新後的主視覺、展覽腳本及互動裝置等,皆顯示策展團隊對於偶戲教育的當代論述及思考。新展區分為「歷史」、「變化」、「共創」、「消逝」與「未來」五大區,展覽開頭「什麼是偶?」的引導提問後,接著是「歷史」區域的展示,當中的展示特色及價值相當值得細細探索。 「什麼是偶?」從遊戲中思考偶的意義…

【博物之島專文】大費周章的浪漫:國立歷史博物館「紋樣授權計畫」的跨域創新實踐

「史博浪漫大飯店:紋樣授權體驗計畫」使用多元史博紋樣創造獨特視覺風格。(王雅璇 攝影) 作者:王雅璇(國立歷史博物館文創行銷組) 博物館典藏並展示人類的智慧與文化面貌,作為第一線與大眾接觸的文化機構,在不同時代以不同姿態成為人們的靈感泉源。國立歷史博物館(以下稱史博館)自2019年起推動「紋樣授權計畫」,此計畫在依循博物館的專業原則中仍力求突破框架,成為臺灣博物館授權領域的創新策略,本文將介紹此計畫的緣起、內容創造、館外推廣等不同階段。 …

【博物之島專文】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迎接十週年—線上年會回顧行動博物館發展

議題「博物館代表性與人權」中,臺灣代表國立臺灣博物館袁緒文研究助理,發表「臺灣多元族群的發聲與社會融入:以國立臺灣博物館為例」,說明臺博館與移民社群合作創造文化平權的環境。(袁緒文 授權) 作者:高郁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生) 「現在,博物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具有主動的角色和責任。從Black L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