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之島新訊】MPR專題演講直擊!博物館如何善用媒體和社會資源?

2019 ICOM京都大會系列回顧報導

作者:張瑜倩(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副教授/ICOM MPR 2019-2022理事兼秘書長)
   辛治寧(國立歷史博物館教育推廣組長/ICOM MPR 2019-2022理事)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媒體合作之道

國際博物館協會「行銷與公關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Marketing and Public Relations;簡稱MPR)年會安排了兩場專題演講。第一場由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簡稱The Met)外部事務副理兼溝通部門主任Kenneth Weine分享近年The Met的轉變。該館透過廣告、社群媒體、電子郵件、網站、數位媒體、媒體關係、促銷文件、內部溝通、現場行銷等方式接觸觀眾,其中媒體關係特別重要,尤其在博物館資源有限下,如何透過與媒體的合作達到行銷效果。他例舉,The Met與新聞台合作一系列專題報導「拓展視野」(Widening the Lens),將博物館人的工作內容透過說故事的方式與觀眾溝通,除增加博物館的媒體露出,也讓博物館員工對自己的工作產生認同感。此外The Met也配合不同時事,如舉辦「世界驕傲」(World Pride)活動,主張支持性別平等的立場,讓博物館成為社會倡議的平台,以彰顯博物館的社會價值。

最後,他分享了大都會博物館前陣子面臨的兩個爭議事件,一是該館的長期贊助商Sackler家族涉入鴉片藥訴訟的醜聞,公眾認為博物館不該接受有道德瑕疵的贊助;二是大都會博物館幾次門票的調整策略,也廣受批評和爭議。前者,博物館耐心地進行多方評估並與公眾進行溝通後,決定不再接受其贊助。門票政策也在提供多種收費標準下得以解決,結果反而讓博物館的門票收入上升,也吸引到更多樣貌的觀眾。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外部事務副理兼溝通部門主任Kenneth Weine專題演講

 

從日本經驗反思,博物館評鑑為誰而做?

針對在地社群的子題討論,MPR邀請了日本北海道大學佐佐木亨教授擔任專題講者,他以「博物館為誰評鑑」(Who the museum evaluations are for)為主題,分享博物館從觀眾到在地社會,並成為合作夥伴的研究成果。佐佐木教授以日本自1996年起地方和中央推動博物館評鑑的發展為基礎,介紹日本博物館的概況及其關注,並以四個博物館案例反映日本博物館的相關課題,例如博物館針對使命提出的短中長期規劃、產出方案、效益等,也以此做為未來博物館評鑑的主要依據。佐佐木教授在最後提醒,博物館的價值評鑑應該要從僅以博物館觀眾做為主體的立場,轉向針對合作夥伴或是整個社會的身上。此外,博物館的使命將會愈來愈多元,因此如何發展出更多面向、更豐富的博物館評鑑方法,應是未來努力的目標。

日本北海道大學佐佐木亨教授專題演講

 

 

資料來源: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