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之島新訊】宣告閉館!博物館與觀眾之間的距離竟然更近了?

宣告閉館!博物館與觀眾之間的距離竟然更近了?(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臉書粉絲專頁)

作者:羅楷盛(國立故宮博物院 助理研究員)

疫情來襲,博物館上線了嗎?

台灣於2021年5月19日宣布全國提升至三級警戒,為維護觀眾健康安全,博物館採取不定期閉館的營運模式,教育推廣活動也必須有所因應,暫停、延期等緊急措施成了藝文愛好者無可奈何的遺憾。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遂調整活動型態,推出線上導覽、線上講座、社群媒體單元節目等,在防疫期間突破限制,拉近觀眾與博物館之間的距離。

 

線上活動—更靈活的學習規劃

《遠方的戰爭—清宮銅版戰圖特展》展至2021年12月26日,展出戰圖與戰事相關文物,同時藉此軌跡引領觀眾反思史實。本展甫開展時,正值博物館防疫閉館期間,線上教育活動應運而生。「遠方的戰爭—深度導賞」活動分為特展線上導覽與線上講座,兩單元透過視訊會議軟體整合為單場活動,把展廳、演講廳帶到無遠弗屆的網路空間,突破實體座位與防疫容留人數規範,帶來的不僅是觸及群眾多元化,更為原受限於時間、空間或行動不便者,帶來更彈性的博物館體驗。

「遠方的戰爭—深度導賞」結合線上導覽與講座活動(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官方網站)

 

線上活動也增進觀眾的互動意願,觀眾在聆聽導覽與講座時,能透過聊天室功能提供回饋,研究人員可以在不打擾主講者演說的同時即時回應,突破在實體演講中常受到時間所壓縮的互動提問環節。此外,在網路世界中,使用者具有對自我身分揭露的自主權,使觀眾更願意暢所欲言,這些回饋也將成為觀眾研究的重要依據。

《遠方的戰爭—清宮銅版戰圖特展》線上導覽影片畫面。策展人:國立故宮博物院 王健宇 助理研究員(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臉書粉絲專頁)

 

單元式節目—陪伴觀眾共進午餐

單元式節目「悠悠哉哉讀書會」由朗讀《故宮文物月刊》文章出發,於平日午間在官方臉書粉絲專頁直播,陪伴觀眾度過午休片刻,之後更陸續推出展廳導覽、文物專題等特別節目。「悠哉」的態度成為亮點,重新詮釋研究成果,轉化艱澀藝術史,零碎時光也能成為博物館教育的好時機。

悠悠哉哉讀書會第5集「文徵明倣趙伯驌後赤壁賦」直播畫面。主持人:國立故宮博物院 賴國生 助理研究員(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臉書粉絲專頁)

 

觀眾體驗回饋—找到最契合的參與途徑

從上述案例中,彙整觀眾於社群留言區的即時回饋,得知博物館線上活動具有以下優點:便利彈性、增進文物近用。透過數位存檔,線上活動可以永久存在網路空間,民眾能透過影像重播在任何時段與地點參與活動。方便之餘,更能促進文物近用,各類文物因應其材質有不同的展出限制與規範,當展期結束或換展時,導覽影片能持續滿足民眾對展覽或文物的學習需求。此外,另有特別的發現,例如影片中的後製字幕,有利於不方便聆聽聲音時觀賞;活動規劃除傳統的知識型演講外,風格截然不同的趣味型文物影片,皆收到正向的觀眾回饋,可見線上活動的普及對觀眾而言是一大福音,在眾多的選擇中,每個人都能找到最契合的博物館參與途徑。

悠悠哉哉讀書會第4集「《樹:從信仰到抒情特展》線上導覽」直播畫面。主持人:國立故宮博物院 周奕妏 助理研究員、羅楷盛 助理研究員(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臉書粉絲專頁)

 

遠距博物館的多元啟發

博物館對遠距教育的重視,在普世生活型態的改變下,同時也刺激了對身障人士的換位思考。如英國博物館協會(Museums Association)於2021年8月6日發表的專文〈研究發現,新冠疫情改善身障人士的博物館參與度〉,討論疫情產生的遠距工作、線上對談與數位資源供給,除了提升觀眾身分的認同感,滿足身障人士的遠距工作需求,居家辦公的普及也受到博物館重視。在當代科技支持下,博物館教育將無遠弗屆,疫情帶來的或許不只是緊急應變,更將促使博物館平權走向下個里程碑。


資訊來源: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