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類別

最新消息

佛陀紀念館:2020/05/04-2020/09/13【祈願─佛光緣美術館典藏 史國良作品展】

【 祈願─佛光緣美術館典藏 史國良作品展 】 ❉ 展覽內容: 本展藝術家史國良先生,其畫風以寫實手法,反映時代生活為主,有部分畫作贈與佛光山典藏。 主要以人物畫為主,其中又以西藏文化為主要題材。史國良先生將自己在西藏的見聞和印象融入筆端,以寫實傳神的生動筆觸,描繪出藏民純凈、虔誠、善良的內心世界。「獻哈達」、「祈福」、「朝山」等一系列作品展現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西部風情,形成了融民族性、時代性和鮮明個性的人物畫風。…

國立歷史博物館:即日起至4/30(第一期)、8/31(第二期)熱烈徵稿【史物論壇: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

【 史物論壇: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 】 ❉ 徵稿內容: 《史物論壇: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係以推動研究與交流為主之國際性學術期刊,採主題徵稿與一般徵稿並行。徵稿範圍包含國內外歷史考古文物、近現代傳統書畫、戰後30年臺灣美術、博物館學及與史物相關之其他學科等。 109年6月第一期專輯:主題為「文化碰撞――戰後30年臺灣現代藝術與文化外交」。 109年12月第二期專輯:主題為「繆思之翼――史博館於戰後30年在臺灣現代藝術發展中的角色」。…

【博物之島專文】從鱸鰻頭的拘留室到博物館: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的光榮翻身

作者/攝影:劉庭妤(自由作者)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原臺北北警察署),保存殖民統治時期的「拘留室」、「水牢」,現今卻作為保存新文化運動光榮歷史的展示空間。迥異的兩方敘事,展現當代社會為因應自身文化主體性的追求,再詮釋過去歷史的成果。 珍貴的黑暗遺產—扇形拘留室、水牢…

博物館簡訊第91期:博物館與人才培育(Cultivation Schemes to Provide Insight into Museum)

《博物館簡訊》第91期要目|博物館與人才培育(Cultivation Schemes to Provide Insight into Museum) 專論 亮不亮有關係!博物館展示照明盅要長期專業人才培育 耿鳳英 博物館人談文保:博物館文保人員的専當與培訓 岩素芬 博物館未來式:從Muse共識營看博物館人才培訓 許家瑋、林詠能 藏富於民:嘉義市立博物館的市民參與及人才培訓 瑯倚欣 臺灣博物館新訊 在不義遺址中開展對話: 請你跟我走一趟一不義遺址空間歷史推廣企劃示範展 葉芋均…

博物館簡訊第90期:博物館與展覽(Beyond Museum Exhibition, Communication and Design)

《博物館簡訊》第90期要目|博物館與展覽(Beyond Museum Exhibition, Communication and Design) 專論 從數據看城市:探索、解構與再現 林佑達 白湖故居:芬蘭國家博物館展示的本上建築語料 林宏逹 從美少女看美術史的展覽策略思考 劉惠媛 案例分享 透過藝術啟發兒童對世界的認識 熊思婷 空間的詩篇:談美術館中的建築展 黃姗姗 博物館的「故事」:展示設計擬譜的萬物之博 莊熙平 展覽與活動紀實 怎麼進行參與式典藏?…

臺南市美術館:2020/05/16-2020/05/17【南美夢遊.戲劇導覽】

【 南美夢遊.戲劇導覽 】 ❉ 活動內容: 南美館與南大戲劇系繼去年舉辦兒童戲劇工作坊大獲好評後,今年再度聯手推出戲劇導覽活動,首次嘗試利用美術館潔白、充滿光影的空間為舞台,結合「南薰藝韻-陳澄波、郭柏川、許武勇、沈哲哉專室」展覽中許武勇及沈哲哉兩位畫家的作品,透過沉浸式戲劇演出,引領觀眾穿梭於2館獨特的建築空間,悠遊在如夢似幻的戲劇情境中,進而認識畫家的生平及其創作心路歷程。歡迎觀眾一同參與、體驗及創造美感世界,完成一齣齣獨特而美麗的南美夢遊。…

【博物之島新訊】電子紙取代說明牌—愛沙尼亞國家博物館結合科技與公眾參與

作者:城菁汝(國家圖書館編輯) 愛沙尼亞國家博物館(Estonian National Museum,下稱ENM)位於愛沙尼亞第二大城也是大學城的塔圖(Tartu),成立於1909年,2016年10月重建開放,2018年獲歐洲年度博物館獎之「肯尼思‧哈得遜獎」(Kenneth Hudson Award)。本文探討愛沙尼亞國家博物館常設展「相遇」(Encounters)展示及公眾參與手法,並介紹該展對數位科技(特別是電子紙)的應用。 …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2020/04/18-2020/05/28【客庄文薈─劉達治畫展】及線上展覽

【客庄文薈─劉達治畫展】 ❉ 展覽內容: 線上展覽網址:https://ntpchakkaexhibiton.wixsite.com/annual-exhibition 在芬芳的客庄土地之上,遇見淳樸親切的客家鄉親、看到美輪美奐的客家伙房、宗祠公廳、敬畏的伯公廟等建築,無不讓人感動萬分。因為歲月之摧殘、土地時代開發,面對日漸凋頹而湧現的憂傷,將景象一一繪畫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