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類別

最新消息

國立臺灣博物館:4/10、4/11、4/24、4/25【地球YOU & ME-鯨奇石光跡】

【地球YOU & ME-鯨奇石光跡】 ❉ 活動內容: 古生物館隔週週末上午推出「地球you & me」活動,透過紙芝居演說互動故事以及實體物件觀察,帶領孩子們一起輕鬆認識與探索地球古今代表物種,感受自然萬物的美麗與奧妙。歡迎6~12歲的小朋友一起來參與~ 「鯨奇石光跡」 透過抹香鯨來到古生物館故事,帶領小朋友認識「鯨豚」以及「標本和化石差異」,再透過鯨豚骨骼標本觀察小遊戲,了解人類與鯨豚的骨骼對應,思考人類與鯨豚的關係。 ❉ 日期:…

國立臺灣博物館:4/17、4/18【2021世界地球日-森森不息】

【2021世界地球日-森森不息】 ❉ 活動內容: 「Restore our earth」是2021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更加強調了環境與人類的關聯,任何對於生態環境的破壞、氣候變遷、空氣及水污染,甚至是人類的飲食習慣與需求,都會造成地球環境、生態系的崩毀,並減少生物多樣性。…

國立故宮博物院:4/23-7/22【說.古地圖特展】

【說.古地圖特展】 ❉ 展覽內容: 利用線條、符號,以及示意圖像等,將地表資訊,濃縮描繪在載體之上,是為「地圖」,「古地圖」,指的是些距今有一定時日的地圖。隨著時代推移,製圖技術逐步進化,致使地圖外觀產生極大變化,那些古人繪製的,有著「圖畫」般外貌的「古地圖」,不但遙不可及,有時更難以理解,因此,以古地圖內容為故事腳本,仿古人說書,藉「說古」形式來介紹古地圖,從而闡明其特徵,正是─「說.古地圖」的精義所在。 展覽分為以下兩主題: 臺灣古地圖…

【博物之島專文】從戲台前走到戲台後—台北偶戲館〈小小偶大世界〉常設展新面貌

作者/攝影:劉庭妤(自由作者) 歷經一年半的的籌備規劃與整修,台北偶戲館常設展空間煥然一新,除了更符合兒童的參觀需求外,更新後的主視覺、展覽腳本及互動裝置等,皆顯示策展團隊對於偶戲教育的當代論述及思考。新展區分為「歷史」、「變化」、「共創」、「消逝」與「未來」五大區,展覽開頭「什麼是偶?」的引導提問後,接著是「歷史」區域的展示,當中的展示特色及價值相當值得細細探索。 「什麼是偶?」從遊戲中思考偶的意義…

國立故宮博物院:4/16-8/31【魔幻山水歷險特展】

【魔幻山水歷險特展】(4/2起試營運) ❉ 展覽內容: 二十多年前,數位科技悄悄在人文領域萌芽,國立故宮博物院在國立臺灣大學、中央研究院及國內外專家學者協助下啟動數位化工作,如數位影像、數位典藏、3D動畫、線上博物館、人機互動、沉浸科技、5G傳輸、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8K高解析度影片及Open Data ,步步展現文物數位化後的萬千氣象,蜚聲國際、獲獎無數。…

【博物之島新訊】2021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的未來:復甦與新象

編譯報導:博物之島編輯室、陳曉瑩 本文編譯自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官網,展現疫情下全球博物館界的自我勉勵,期許化危機為轉機,在逐步恢復常態的過程中,亦重新想像博物館的未來可能性。臺灣在國人共同的努力下,防疫有成,博物館沒有受到太大的衝擊,但是居安思危的風險管理意識有了萌芽的契機。本專欄將於4、5月推出「博物館的未來: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報導」,探討因應疫情的數位轉型和永續經營的未來展望。…

國立臺灣博物館:4/17【發現臺灣 戲劇導覽(第2季)】

【發現臺灣 戲劇導覽(第2季)】 ❉ 活動內容: 博物學家們初登島嶼時,他們眼中的臺灣山林是什麼樣子?「發現臺灣」常設展將以戲劇作為媒介,呈現展覽中埋藏的故事,重返當時博物探險家的的大發現時代。 ❉ 日期: 2021/4/17 ❉ 時間: 13:00、15:00 ❉ 地點: 本館-3樓展場 (臺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號) ❉ 對象: 一般觀眾(建議國小高年級以上) ❉ 費用: 免費,需購票入館 ❉ 報名方式: 網路報名(活動前30分鐘報到) ❉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