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類別

館所最新活動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第21屆週日閱讀科學大師講座—歡欣煩惱 都是大腦

從遠古時代大腦不受重視,推展到大腦其實定義了人類自己;詳述大腦具體運作機制的偶然發現,延伸而及抽象的記憶、感情產生的必然原理。由國科會連續補助第21屆的週日閱讀科學大師講座,於112年11月05日上午10時邀請新光醫院神經科汪漢澄主治醫師,主講「歡欣煩惱 都是大腦」,一同窺視人類演化史上的終極奧祕。…

臺師大梁實秋故居:【立冬進補—十全大補湯】

一年之中,立冬是冬季第一個節氣,也代表著冬季的開始。立冬前後是最佳的進補時機,最佳進補的中藥材莫過於「十全大補湯」。十全大補湯由四物(當歸、川芎、白芍、熟地)加上四君子(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再加上肉桂、黃耆,十種藥材既補氣又補血,還能溫陽禦寒。…

開放博物館:【眾樂之堂:中山堂】數位展

文化部與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歷時一年半合作籌備「數位典藏國際策展計畫」,現於開放博物館盛大展出。以多語化引領國際深入探索臺灣的多元風貌,歡迎您上線體驗,感受數位時代帶來的豐富文化饗宴! 「臺北市中山堂」原為日治時期「臺北公會堂」,竣工於1936年,它見證了日本投降、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等歷史事件,是臺灣政權更迭與文化轉型的重要據點,同時它也是孕育民歌、現代舞、電影等藝文活動的搖籃,及庶民閒暇之餘看星星、理髮、約會的處所。…

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淺山樟力-臺三線上原客焗腦展」

昔日臺三線西北部的淺山地帶是擁有豐富樟樹資源的地區。這些資源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吸引了國際列強、政府、地方資本家和漢人移民進行山地開墾,使得當時的臺灣成為全球最大的樟腦生產地。 隨著19世紀樟腦產業的蓬勃發展,牽動著多元族群在淺山地帶交會與競合。因此,本展覽將以中北部地區的樟腦產業作為起點,探討世界經貿和族群間焗腦的互動關係。 期冀重現這段歷史的文化記憶,並傳達對不同族群的尊重和土地關懷,體現多元族群互為主體的史觀敘事。 _ 時間:2023/9/20-2024/10/20…

臺中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潛行探索臺灣-水下文化資產特展】

為彰顯海洋臺灣之文化意涵,宣揚水下文化資產之重要性,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與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攜手合辦《潛行探索臺灣-水下文化資產特展》,巡迴展首站在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展出,接著前往花蓮與臺南巡迴展,最終站臺中場回到文資局所在地文化資產園區R08水下文資展示館。…

中央研究院嶺南美術館: 美術教室「書法研習班」招生公告

一、授課老師:鍾文芳老師 曾任:台北市立美術館假日廣場活動美術老師、新北市新莊國中、三民國中美術老師 現任:新莊社區大學水墨課講師、稻江大學書畫社團指導老師 二、教學目標:認識魏碑及書寫 三、教學單元: 週 日期 教學單元 教學內容 1 10/28 筆法 字帖的選擇及介紹 2 11/4 魏碑之方起筆及方收 3 11/11 魏碑之特色筆法 4 11/18 結構 大小、粗細 5 11/25 闊狹、長扁 6 12/2 四方包圍字及梯形字、圓形字 7 12/9 章法 斗方 8…

開放博物館:【國家寶藏】數位展

文化部與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歷時一年半合作籌備「數位典藏國際策展計畫」,現於開放博物館盛大展出。結合珍貴的數位藏品與科技化互動體驗,以中、英、日三語接軌國際,呈現臺灣豐富多元的文化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