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類別

館所最新活動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慢點」 — 2023 寶藏巖慢生活節

寶藏巖,位居臺北城南,曾是居民自立營造的聚落,隨著社會更迭已不再興建新屋,卻仍保存著它獨特的生活溫度。230巷弄裡的柑仔店、菜園與屋舍,還有各個古怪的角落藏著的在地創作者品牌,都持續地回應到過去建造、種植與工藝職人的精神,並在這塊土地上與當代藝術相互碰撞和交流激盪。…

十三行博物館:南島之音—古代南島樂器特展

南島之音 音樂是人類精神生活的必需,洗滌人心,也是文化傳承的載體,重要節慶無不以音樂慶之。樂器譜出的美麗樂章,不只代表族群的語言,也傳達人群對天、地、人的概念。本特展展出南島語族的傳統樂器,介紹南島的音樂文化。 〔氣的流動〕…

北投文物館:「以愛之名—傳統與當代藝術中的情感交會」特展

台北市近郊的古蹟博物館北投文物館,近期推出「以愛之名—傳統與當代藝術中的情感交會」特展。此為這座102年歷史珍貴木造日式古蹟博物館首次展出前衛的當代藝術作品。館方同時策畫了名為「纏綿」的展中展,展出數十幅中國明、清至民初令人羞赧,但具高度藝術性的春宮圖。在這次展覽中觀眾可以觀賞到同為「愛」的主題下,東方與西方、古早與當代的差異,體驗其中的情感交會。 …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2023臺灣纖維力—纖維工藝座談會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五週年館慶活動將邀請文化藝術的策展人、學者,以及穿越島嶼連結世界的8位纖維創作者,共同參與「2023 臺灣纖維力—纖維工藝座談會」,在限定的日子裡,分享無盡的纖維創作景致,歡迎各界朋友踴躍參與! _ 專題講座: 座談(一):「文化與永續」 引言人:曾啟雄教授 與談者:陳淑燕、王翊如、林婕妤、峇岦嵐偲 · 旮札涅蘫 座談(二):「設計與藝術」 引言人:顏名宏副教授 與談者:許秋鄉、王凱鶴、林育群、周冠妤 綜合座談: 主持人:顏名宏副教授…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文協時代這些人—1920年代的開拓者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文協時代這些人:1920年代的開拓者」為題,於桃園國際機場第二航廈出境區文化櫥窗展出1920年代臺灣文化協會的人物與故事。展覽中介紹14位文協時代引領臺灣改變的人物,這些青年懷抱現代世界的新知,以實踐的勇氣與熱情,為臺灣與世界架起橋梁。…

國立歷史博物館:《歷史文物》書展──文物,有意思

邁入深秋之際,國立歷史博館與郭怡美書店合作舉辦「文物,有意思──史博館《歷史文物》書展」。以「文物」為主軸,精選《歷史文物》主題期刊,延伸節選史博館出版品,有輕鬆易讀的文物導賞以及臺灣美術之重要代表台展三少年(林玉山、郭雪湖、陳進)等精選書籍!…

國立臺灣博物館:國際博物館協會典藏委員會(ICOM-COMCOL) 2023臺灣年會

2023年國際博物館協會典藏委員會(ICOM COMCOL)訂於10月24至27日在臺灣舉行年會,主題為「活力典藏.動能社群:當代典藏的關懷實踐」,這次盛會由國際典藏委員會(COMCOL)、國立臺灣博物館及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合作辦理。 博物館新定義於2022年8月布拉格大會通過,定義中強調博物館的社會角色,以及博物館如何提升多元社群之互動與參與。我們期望透過年會交流來探討博物館如何從「以人為本」的關懷出發,啟動多元社群豐富的能量,將資源活化傳承給當代及未來的社會大眾。…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聚合四方」聯展

傅楓宸、王文華、劉時傑、苗宣贊四位藝術家,先後畢業於政戰學校藝術系,接受紮實的美術基礎教育,於部隊服務時亦堅持創作不輟。褪下戎裝後歷經了社會淘洗和生活磨礪,雖已晉知天命之年,但心中仍充盈著對藝術的追尋和表現慾望。…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類・山水—江心靜創作展

江心靜自小熟讀詩詞,文學是靈魂的出口,就讀東吳大學中文系時,常常走路到故宮,飽覽字帖書畫。讀萬卷書行萬里路,30歲完成單車環球,3年間遊歷五大洲三十餘國,眼界大開,回鄉後潛心創作,長期撰寫旅行見聞和藝文專欄。43歲時,從未畫過畫的她投入藝術,從陌生領域開始,很快發展出個人風格強烈的《海洋心象系列》,受到專業讚賞及市場肯定。她走過全世界的海,以海洋探討心靈圖象,拓墨加上撞墨撞彩、潑灑擦印和暈染技法,創造出斑斕深邃的宇宙,《水之交響曲》原創的金魚符號,象徵潛意識的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