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類別

館所最新活動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從原料、編寫到再利用──邊塞漢簡的生命史」

邊塞漢簡的主要原料是胡楊木、紅柳和松木等,還有少數的竹。這些原料會知府依形制與用途製成札、兩行、牘、楬、檢和觚等類型。單枚的簡容字有限,編聯成簡冊則可以書寫更完整的內容。所以,漢代的簡牘大都是以簡冊的形式使用和存放。但長期積累的簡牘,會有存儲空間和管理等問題,必須定期銷毀。漢代邊塞為充分利用資源,會將銷毀的簡牘一再改製利用,或移作它用。…

開放博物館:【檳榔文化史--林富士博士相關研究匯萃】數位特輯

林富士博士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長年致力於宗教史、醫療史與社會文化史之研究。2021年逝世前,以「檳榔的履歷」重擬書稿架構,留下未完成之檳榔研究書稿,其中完整篇章由三民書局於2023年10月出版為《紅唇與黑齒:縱觀檳榔文化史》一書,另有三章殘稿以數位出版形式,公開於本特輯。 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企畫建置本特輯,集結新書介紹、未完稿、2014年《紅唇與黑齒:檳榔文化特展》數位版及林博士相關檳榔研究資料,供各界運用。 _ 時間:2023/10/18起…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傳藝植物園展覽

展覽以傳統藝術中的植物為主題,呈現植物在傳統生活、工藝及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讓民眾感受傳藝植物蘊含的智慧與能量。 每一座植物園,都是人與自然關係的展現。許多植物園的空間規劃,再現亙古以來人類社會對於自然秩序的理解和宇宙觀。 傳統藝術,也是這樣一座植物園。 在這座傳藝植物園裡,我們將看到多元且豐富的工藝內涵與文化故事,依隨著臺灣多樣的植物生態共同呈現,這些人文與自然的保有與發展,也象徵臺灣藝術文化生生不息的泉源。 邀請您一同走入傳藝植物園中,探索及感受傳藝植物的獨特魅力~ _…

忠泰美術館:〈環境、人擇與數位造物〉專題講座

《未來的生命,未來的你》系列活動—〈環境、人擇與數位造物〉專題講座 當代社會下人們對於身體意識的解放,更在現代外科醫學快速發展以及植入物革命的影響下,徹底改變生命的長度與面貌。科學家預測未來的醫療將朝向終極的電子賽博格身體發展,這個預測無異於昭告了在未來每一個人都不再僅是血肉之軀,毋寧更像是伴隨科技演化的新物種。…

忠泰美術館:〈後肉身/你/賽博格〉專題講座

《未來的生命,未來的你》系列活動—〈後肉身/你/賽博格〉專題講座 當代社會下人們對於身體意識的解放,更在現代外科醫學快速發展以及植入物革命的影響下,徹底改變生命的長度與面貌。科學家預測未來的醫療將朝向終極的電子賽博格身體發展,這個預測無異於昭告了在未來每一個人都不再僅是血肉之軀,毋寧更像是伴隨科技演化的新物種。…

台灣客家文化館:禾(voˇ)埕(tangˇ)論壇

十一月禾(voˇ)埕(tangˇ)論壇 展給您聽 主題:談日治隘勇線與原住民族—以「淺山樟力—臺三線上原客焗腦展」為例 昔日臺三線西北部的淺山地帶是擁有豐富樟樹資源的地區。這些資源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吸引了國際列強、政府、地方資本家和漢人移民進行山地開墾,使得當時的臺灣成為全球最大的樟腦生產地。 隨著19世紀樟腦產業的蓬勃發展,牽動著多元族群在淺山地帶交會與競合。因此,本展覽將以中北部地區的樟腦產業作為起點,探討世界經貿和族群間焗腦的互動關係。…

臺灣客家文化館:知己知彼—客家典藏管理工作坊

本工作坊以博物館典藏文物管理實務-「數位化作業」、「權利盤點」、「材質及狀況判別」三個主題為主,由各館舍或業界進行相關主題分享,如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美術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客家文化發展中心、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鈞理知識產權事務所、開物國科技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玧修企業有限公司等從業人員,誠摯歡迎與會交流。 全程參與者提供公務人員研習時數 _ 時間:2023年10月27日(星期五)09:40-15:00…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第21屆週日閱讀科學大師講座—疫發入魂

自2020年COVID-19疫情首次爆發以來,我們見證了社會、經濟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變革。然而,儘管這段時間充滿挑戰,我們也看到了人類的韌性和團結力。由國科會連續補助第21屆的週日閱讀科學大師講座,於112年10月22日上午10時邀請國家衛生研究院劉士任研究員,主講「疫發入魂」,一同解析後疫情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