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類別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新訊】新常態下的檳城州立美術館,抗疫之餘不忘傳遞藝術的美好

馬來西亞檳城博物館,2017年開始整修,期許為來訪觀眾提供更寬敞的美術館空間。(來源:Clithering, wikimedia) 作者:林易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 1965年開幕的檳城州立美術館(Penang State Art Gallery)原本與檳城博物館(Penang State Museum)座落在同一棟歷史建築—華蓋街檳城大英義學(Penang Free…

【博物之島新訊】雲端上看展—倫敦V&A博物館「探索拉斐爾圖稿」線上展

V&A博物館與事實基金會合作,以高解析度拍攝七幅藏於館內的「拉斐爾圖稿」,以作研究、維護和線上展覽使用。(來源:© Gabriel Scarpa for Factum Foundation) 特約記者:戴映萱(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藝術策展碩士、藝文工作者) *本文圖片由V&A博物館授權媒體使用 為了紀念拉斐爾逝世500周年,倫敦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簡稱V&A博物館)在2019年啟動「拉斐爾計畫」(Raphael…

【博物之島專文】自由小姐的故事—從藝術檔案揭開越南船民的香港羈留記憶

《越南的苦工》是Nguyen Quang Phuc於1990年創作的寫實水彩畫,描繪越南人民辛勤勞動的景象。(陳瑋彤 攝影) 作者/攝影:陳瑋彤(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 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期間,香港中文大學(以下簡稱中大)在本部圖書館舉行「Nàng Tự Do—園泉越營藝穗檔案及越南船民在香港的痕跡 」展覽,策展人梁皓然以越南文「自由小姐」(Nàng Tự…

【博物之島新訊】博物館如何說一個好故事?掌握6個關鍵就對了!

說故事,是博物館以文本詮釋日常,帶領觀眾了解自身文化的方式。圖為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的南門市場走讀活動。(王惇蕙 提供) 作者:王惇蕙(國立歷史博物館教育推廣組) 說故事,是分享真實經驗最平易近人的方法。每個人在故事裡,多少能找到熟悉的自己,以此建立情感連結、感受不同視角,潛移默化地改變想法、促成行動。 說故事,是博物館引導社會改變的手段。聖克魯茲藝術與歷史博物館(Santa Cruz Museum of Art &…

【博物之島專文】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迎接十週年—線上年會回顧行動博物館發展

議題「博物館代表性與人權」中,臺灣代表國立臺灣博物館袁緒文研究助理,發表「臺灣多元族群的發聲與社會融入:以國立臺灣博物館為例」,說明臺博館與移民社群合作創造文化平權的環境。(袁緒文 授權) 作者:高郁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生) 「現在,博物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具有主動的角色和責任。從Black Lives…

【博物之島新訊】2021年AAM《趨勢觀察》報告熱血出爐!危機時刻博物館如何成為一股力量

Photo by Taylor Brandon on Unsplash. Cover design by Selena Robleto, Red Velvet Creative. Image courtesy of the American Alliance of Museums. 作者:藍敏菁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博士生) *本文依據2021年AAM《趨勢觀察》報告摘譯報導 美國博物館聯盟(簡稱AAM)博物館未來中心(Center for the…

【博物之島新訊】你有愛臺灣博物館卡了嗎?淺談博物館卡的案例與優勢

愛臺灣博物館卡(黃寶霈 攝影) 作者:黃寶霈(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生) 相較於國外為短期旅客所設計的博物館或觀光景點通行證,由國立故宮博物院於2019年底推出的愛臺灣博物館卡,是一張針對臺灣國民所設計、集結臺灣熱門博物館的暢遊卡,整合全臺9館(19園區)與26間聯盟館所,全臺9館可無限次免費參觀常設展,並享有特展及活動優惠,而聯盟館所則享有購票折扣,另有特約店家優惠福利。…

【博物之島新訊】疫情下的博物館變革—英國黑郡生活博物館席捲TikTok平台

(圖片來源:@blackcountrymuseum) 特約記者:戴映萱(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藝術策展碩士、藝文工作者) *全文圖片由英國黑郡生活博物館授權使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歐美各地博物館自2020年3月起陸續因封關被迫閉館,不少博物館因此更加關注網路經營,致力在閉館期間也能持續與觀眾互動。在英國,黑郡生活博物館(Black Country Liv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