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類別

國內外資訊

臺北市立美術館《現代美術學報》第45期徵稿

《現代美術學報》第45期徵稿 ❉ 內容: 臺北市立美術館發行之半年期刊《現代美術學報》,一般徵稿全年度開放投稿,在現、當代藝術範圍內,舉凡人文、社會科學各類研究方法與觀點皆可投稿,來稿隨到隨審;第45期主題徵稿為「設計作為一種社會藝術:臺灣設計中的藝術性」,徵稿至2022年11月30日止,歡迎相關研究者踴躍投稿。 主題徵稿題目:「設計作為一種社會藝術:臺灣設計中的藝術性」…

【博物之島專文】疫同劇場解謎無邊界:「解密美術館:遺失的百合」活動評析

「解密美術館:遺失的百合」活動主視覺(實踐劇場 提供) 作者:林琮穎(國立臺灣博物館展示企劃組計畫助理) ※本文感謝實踐劇場的郭踐紅藝術總監,與傳播及伙伴拓展組的莊漢菱小姐接受筆者信件訪問,使本文更臻豐富。 「你,會是找回百合的那個人嗎?」擁有57年歷史的新加坡實踐劇場(The Theatre Practice)攜手新加坡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於2022年4月4日至4月18日間,推出「解密美術館:遺失的百合(Gallery of…

【博物之島新訊】博物館如何成為你的教學盟友?科教館DOW教師工作坊建立館校合作未來式

教師於科教館的「設計我們的世界-科技性別化創新」特展,參與DOW教師共學增能工作坊。(史汀實驗室  提供) 作者:周育弘(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生) 博物館如何提供教育服務給教師?教師又該如何使用博物館資源?一直以來是館校合作的關鍵課題。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攜手史汀實驗室,從 「設計我們的世界—科技性別化創新」特展出發,推出「DOW教師共學增能工作坊」(Design Our…

【博物之島新訊】史博館召喚喵星人!攜手新生代工藝職人翻玩館藏動物圖像

「從miao聲——職人的動物召喚術」館藏數位圖像應用展(國立歷史博物館 提供) 記者/攝影:田偲妤(自由作者) 玻璃屋上怎麼有一隻伸懶腰的大貓?仔細一看,貓身上還藏有許多文物的剪影,構成一幅在山水間穿梭的生動畫面。 這是國立歷史博物館(下簡稱史博館)精心策劃的「從miao聲——職人的動物召喚術」館藏數位圖像應用展,號召10位新生代工藝創作者,大膽翻玩館藏動物圖像,讓民眾透過不同方式接觸史博館豐富的藏品,感受當代工藝與歷史文物的跨時空對話! …

【博物之島新訊】博物館如何作為社區基石? 2022年AAM《趨勢觀察》揭示5大「柱」力

美國博物館聯盟(AAM)2022年《趨勢觀察》(Trends Watch)分析博物館如何作為社區基石,形塑博物館的價值,並產生貢獻及鏈結。(Photo by Ariel Pilotto on Unsplash) 文|黃星達 (國立臺灣博物館教育推廣組組長、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秘書長) *本文依2022年AAM《趨勢觀察》(Trends Watch)報告摘譯報導 美國博物館聯盟(American Alliance of Museums,簡稱AAM)博物館未來中心(Center…

【博物之島新訊】共築我們的島嶼故事:馬祖就是一座博物館!

連江縣政府文化處近年以「馬祖是座博物館」作為願景,共築整個島嶼的故事。(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提供) 作者:岳宸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研究生) *本文特別感謝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賴若欣小姐接受訪談並提供相關資訊。 你有去過馬祖嗎?遠在海的另一端,馬祖作為戰地前線,長期披著神祕的霧紗。由於島嶼邊界所帶來的隔離性,馬祖保留了許多原鄉福州的閩東文化和戰地歷史,也形塑出豐富而特別的地方發展紋理與地景,如澳口、廟宇、聚落、軍事據點等場域。…

【博物之島新訊】你的故事,見證「我們」的歷史:荷蘭國立博物館「革命!印尼獨立」特展

「革命!印尼獨立」為荷蘭國立博物館(Rijksmuseum)於近期推出的特展,講述印尼脫離荷蘭300年的殖民統治、爭取獨立的那段歷史,藝術家的作品亦為展出重點,呈現藝術如何見證時代並做為另一種形式的抵抗。展覽將持續展至2022年6月5日。圖中作品:Hendra Gunawan,《Pengantin Revolusi (Bride of the Revolution)》,1957. (Jakarta, Museum Seni Rupa Dan Keram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