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類別
專文
【博物之島專文】美術館如何結合社區共同打造新美學— 葉佳蓉以鳳甲美術館所開展的北投系列在地採集計畫
鳳甲美術館沈穩色調的廊道與服務台。(鳳甲美術館 提供) 作者:陳佳汝(博物之島特約記者)…
【博物之島專文】你的故事,我來典藏(下): 荷蘭「旅外者檔案中心」使用經驗和案例反思
荷蘭「旅外者檔案中心」外觀。(Expatriate Archive Centre, Foto genomen door Carmen Morlon., CC BY-SA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作者:洪伯勳(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文化分析博士候選人) 位在荷蘭海牙的「旅外者檔案中心」(Expatriate Archive Centre,…
【博物之島專文】你的故事,我來典藏(上): 荷蘭「旅外者檔案中心」的自我定位與隱私政策
荷蘭「旅外者檔案中心」專門蒐藏各國人士旅外經驗的私密書寫資料。(credit: © Expatriate Archive Centre) 作者:洪伯勳(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文化分析博士候選人) 在海牙某個僻靜巷弄中,一間普通民宅的窗戶上貼著小小的看板,寫著「旅外者檔案中心」(Expatriate Archive Centre, 以下簡稱EAC)。誰能想到,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地方,竟暗藏了各國人士旅外經驗的私密書寫資料。 這個中心最初稱為「外派家庭檔案館」(Outpost…
【博物之島專文】水底考古學的進展與難題:斯德哥爾摩VASA古戰艦博物館
位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VASA古戰艦博物館,建築外觀酷似戰艦。(Photo by Claudia Schillinger, flickr, CC BY-ND 2.0) 作者:劉德祥(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
【博物之島專文】如何探索紀念館?從文獻研究到黑暗觀光一次就上手
位於綠島東北角海岸沿線的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曾是一座政治監獄遺址,現今其黑暗觀光的旅遊現象有待探究。(陳敏明 空照 / 曹欽榮 提供) 作者:曹欽榮(人權文史工作者)…
【博物之島專文】再現搖擺年代下的女權意識:瑪莉官時尚革命展
「瑪莉官:時尚革命者」北美館展出現場。(臺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作者:陳佳汝(博物之島特約記者)、葉庭君(義大利Istituto Marangoni策展管理碩士、藝文工作者)、葉家妤(博物之島專任助理) 「時尚是世界的一部分,也是歷史的一部分…它們(衣服)反映了時代。」——美國紐約流行設計學院(FIT)博物館館長/時尚歷史學家Valerie Steele…
【博物之島專文】用40年來證明的都市鑽石-大阪中之島美術館(二)「進化系博物館」的營運模式
大阪中之島美術館展間(©Nakanoshima Museum of Art, Osaka) 作者:蔡世蓉(旅日文字工作者) 構想40年、籌備30餘年,大阪中之島美術館(以下簡稱「中之島美術館」)終能撥雲見月,以代表世界級都市大阪魅力之鑽石亮點設施,於2022年2月開館啟航。回顧至今所呈現的階段性成果,筆者觀察其堅守籌建近40年最終大逆轉的關鍵,可歸納為三點:扎實的博物館基本功、都市戰略新眼光,及博物館營運新手法。 開館前的醞釀:博物館基本功…
【博物之島專文】用40年來證明的都市鑽石-大阪中之島美術館(一) 遊步空間的建築思維
構想40年的大阪中之島美術館,如何揭示未來日本的博物館新定位?(©Nakanoshima Museum of Art, Osaka) 作者:蔡世蓉(旅日文字工作者)…
【博物之島專文】衣櫃裡裝的不只是時尚,也是身體、生活和歷史的樣貌
「穿著:七位女性 ── 兩百年時尚」(Dressed – 7 Frauen – 200 Jahre Mode)特展入口照片。入口左邊照片為日本服裝設計師川久保玲自創品牌Comme des Garçons於2000年上市的服裝。是喜歡大膽前衛、不對稱設計的藝術、設計品收藏家Anne Lühe (*1944)女士的服裝。(黃鈺娟 提供) 作者:黃鈺娟(德國奧爾登堡大學博物館與展覽博士候選人) 衣服除了實際的保暖功能外,也是與外界溝通及形塑自我的工具。德國漢堡藝術與工藝博物館…
【博物之島專文】聽見《鏡子》?當代工藝展如何於雲端空間實踐展示多樣性
《鏡子》線上療癒工藝展網站入口。(《鏡子》療癒工藝線上展、台灣藝文空間連線TASA協會 提供) 作者:作者:趙欣怡(國立中興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新興的數位展示,是否能落實文化平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