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類別

專文

【博物之島專文】出售典藏只是冰山一角,看美國博物館正面臨哪些難題?

布魯克林博物館的館長、董事會成員,以及創作館前雕塑作品YO/OY的藝術家Deborah Kass,各自參與了博物館出售館藏座談會。(朱安如 攝影) 作者:朱安如(紐約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UNY藝術市場研究碩士、藝文工作者) 註銷/出售典藏(deaccessioning)是美國博物館界近期最具爭議性的話題。如新訊報導曾經提及,去年,美術館館長協會(AAMD)考量疫情帶來的衝擊,開放可將出售典藏收益用於「直接照看」(direct…

【博物之島專文】專業治理:博物館架構與技術整合 ─評「臺史博」常設展「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三)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新常設展透過展示常民娛樂,呈現社會的動態發展與多元關懷。(田偲妤 攝影) 作者:謝仕淵(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前文討論中,筆者嘗試說明對於臺史博常設展更新的若干想法,熟悉臺史博的觀眾,也一定可以在常設展中,看到從2011年至今、開館十年來,許多曾經的片段與成果,在這個展場中重新被呈現,這背後是整個博物館系統運作的結果。…

【博物之島專文】博物館展示製作的新觀點 ─評「臺史博」常設展「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二)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新常設展。(岳宸萱 攝影) 作者:謝仕淵(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嚴格來說,臺史博2021開幕的新版本常設展,因為預算與時程等因素限制,只是局部更新,但還是盤點了開館十年以來各界的意見,參酌臺灣史研究進程,以及臺史博在專業工作領域中,積累而出的心得,最終,提出一套新的歷史展示方法與論述。…

【博物之島專文】泛起歷史與美學的漣漪—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正式揭幕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位於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鄰近臺北車站。(戴秉儒 攝影) 作者/攝影:戴秉儒(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座落於熙來攘往的臺北車站前,國家攝影文化中心(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 and Images)位處車站前的精華地帶,緊鄰國立臺灣博物館(下簡稱臺博館)首都核心區博物館群,成為古蹟修復再利用為博物館的重要標竿之一。…

【博物之島專文】延續文化前,還有一件重要的事!北海道愛努文化博物館與史前館卑南遺址公園的啟示

多變的卑南大溪河道,流傳著引水英雄都古比斯的傳說,反映部落祖先的環境觀。(張至善 攝影) 作者/攝影:張至善(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感謝日本吉原秀喜先生提供詳細的資料與書信討論,吳立涵協助翻譯;博物館同仁林佳靜提供的資料與經驗分享、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