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故宮博物院:4/23-7/22【說.古地圖特展】

【說.古地圖特展】

❉ 展覽內容:

利用線條、符號,以及示意圖像等,將地表資訊,濃縮描繪在載體之上,是為「地圖」,「古地圖」,指的是些距今有一定時日的地圖。隨著時代推移,製圖技術逐步進化,致使地圖外觀產生極大變化,那些古人繪製的,有著「圖畫」般外貌的「古地圖」,不但遙不可及,有時更難以理解,因此,以古地圖內容為故事腳本,仿古人說書,藉「說古」形式來介紹古地圖,從而闡明其特徵,正是─「說.古地圖」的精義所在。

展覽分為以下兩主題:

臺灣古地圖
公元1662年,鄭成功(1624-1662)擊退荷屬東印度公司,開啟臺灣史上的明鄭時期,此時清政府之於此域外之地,瞭解相當有限,展陳1666年左右繪製之滿、漢文《臺灣略圖》,繪製區域僅在今臺南鹿耳門航道及赤磡城、承天府一帶,內容以明鄭軍事布防為重,然而到了17、18世紀交會之際(康熙中),情況已經大不相同,透過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康熙臺灣輿圖》,我們看到了臺灣西部由南到北的自然及人文景觀,特別是原住民形象與風俗的展現,顯見清政府對臺灣社會文化或整體地理環境有相當程度的了解。而後隨著乾隆皇帝移民政策的開放,漢人大量來臺,展陳18世紀中葉(乾隆中)左右繪製的《乾隆臺灣地圖》,圖面上可見漢人聚落600多處,原住民聚落300多處,說明臺灣人口飛速成長,且從圖上方空白處,詳細註寫的「山中」、「山後」原住民聚落名來看,此時漢人對臺灣島的瞭解應該已經擴及東岸。

水陸交通古地圖
公元1638年,哈密王遣使入京,帶來大批「貢馬」,「哈密」,這個嘉峪關外,東南至肅州達 1500里之遙的西域古國,使臣們是如何行走千萬里,從西北來到帝國東南的應天府城的呢?展陳《南京至甘肅驛鋪圖》,畫的正是這麼㇐條自應天府起,㇐路向西北,最後抵達沙州(今敦煌)的明代主要驛路系統─「陝甘路」交通路線圖,而明繪《四川省四路關驛圖》則以成都都司為中心,分繪向北,以及向南的四條驛道,說的則是明代發達的區域驛路系統。
除陸路外,水路交通利用天然水道,成本低,效率更高,中國第一大河─長江,自古以來便是溝通往來、運輸交通的重要命脈,展陳清繪《長江地理圖》繪長江中、下游段,述說兩岸防汛兵備之餘,江上舟船星布,說明其作為主要水路交通動脈的事實,而《長江圖》則以繪者之航行經驗,詳細繪註長江出海口至武昌間河道之路里程、水位、沙舟、暗磯航行等相關交通訊息。

❉ 日期:

2021/4/23-7/22

❉ 時間:

上午9:00-下午5:00,週一休館

❉ 地點:

北部院區第一展覽區  103、104展廳

(111001 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 展覽網址:

https://theme.npm.edu.tw/exh110/AncientMa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