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期日, 二月 5, 2023
會員註冊/我是會員/English

CAM

  • 首頁
  • 本會簡介
    • 章程與細則
      • 本會理事暨監事選舉辦法
      • 本會專業委員會組織簡則
      • 學報編輯委員會組織簡則
    • 理監事名單
    • 歷年大事紀要
  • 最新消息
    • 館所最新活動
    • 學會最新活動
    • 新書介紹
  • 出版品
    • 博物館簡訊
      • 《博物館簡訊》徵稿啟事
    • 博物館與文化
    • 悠遊台灣博物館
    • 論文集
  • 主題專欄
    • 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專區
    • 博物館科技應用專文分享
    • 亞太博物館連線專欄
  • 會員服務
    • 會員種類暨入會辦法
    • 會員權利義務
    • 團體會員名錄暨會員優惠
    • 線上加入會員
  • 專業委員會
    • 【各專業委員會現任主委】
    • 博物館展覽委員會
    • 博物館教育委員會
    • 博物館視聽多媒體委員會
    • 專業人才培訓委員會
    • 藏品安全與維護委員會
    • 行銷與公關委員會
    • 博物館管理委員會
    • 兩岸博物館交流發展委員會
    • 友善平權委員會
    • 原住民族博物館專業委員會
    • 區域博物館委員會
  • 專業資源
    • 推薦網站
    • 博物館名錄
  • 活動行事曆
  • 研討會資訊
  • 國內外資訊
    • 新訊
    • 專文
    • 徵文啟事
  • 首頁
  • 本會簡介
    • 章程與細則
      • 本會理事暨監事選舉辦法
      • 本會專業委員會組織簡則
      • 學報編輯委員會組織簡則
    • 理監事名單
    • 歷年大事紀要
  • 最新消息
    • 館所最新活動
    • 學會最新活動
    • 新書介紹
  • 出版品
    • 博物館簡訊
      • 《博物館簡訊》徵稿啟事
    • 博物館與文化
    • 悠遊台灣博物館
    • 論文集
  • 主題專欄
    • 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專區
    • 博物館科技應用專文分享
    • 亞太博物館連線專欄
  • 會員服務
    • 會員種類暨入會辦法
    • 會員權利義務
    • 團體會員名錄暨會員優惠
    • 線上加入會員
  • 專業委員會
    • 【各專業委員會現任主委】
    • 博物館展覽委員會
    • 博物館教育委員會
    • 博物館視聽多媒體委員會
    • 專業人才培訓委員會
    • 藏品安全與維護委員會
    • 行銷與公關委員會
    • 博物館管理委員會
    • 兩岸博物館交流發展委員會
    • 友善平權委員會
    • 原住民族博物館專業委員會
    • 區域博物館委員會
  • 專業資源
    • 推薦網站
    • 博物館名錄
  • 活動行事曆
  • 研討會資訊
  • 國內外資訊
    • 新訊
    • 專文
    • 徵文啟事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博物之島新訊】參與和解之路—澳洲博物館「未定」特展的去殖民嘗試

On 九月 6, 2022
【博物之島新訊】參與和解之路—澳洲博物館「未定」特展的去殖民嘗試

展覽入口處。(截圖自Unsettled 線上展覽頁面:Australian Museum, The Australian Museum’s Unsettled exhibition. https://australian.museum/learn/first-nations/unsettled/)(瀏覽日期2022/5/26)

作者:史修華(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研究生)

各國博物館對去殖民與創傷事件的重視,提醒許多曾為殖民地博物館的機構正視自身背負的責任。2020年是英國殖民者庫克船長來到澳洲的250周年,一改過往大肆慶祝澳洲建國的論調,澳洲博物館(Australian Museum)決定面對殖民者論述中長期被忽視的原住民故事,策劃了「未定」(Unsettled)特展,透過第一民族(First Nations)的角度,重新詮釋澳大利亞原住民在這250年之間面臨的迫害與困境,進一步邁向去殖民與和解之路。

1910年代至1970年代,澳洲各州實施種族同化政策,強迫原住民孩童與原生家庭和文化分離,集中到各地男孩或女孩之家。接受西式教育後,這些孩童又被送至白人家庭或工廠工作,造成原住民身心創傷,形成「失竊的一代」(Stolen Generations)。雖然目前澳洲原住民只占澳洲總人口數的百分之三,但多數原住民的教育、居住安全、就業狀況與收入等問題都比非原住民惡劣[註1],也顯示原住民受壓迫與不平等現象仍存在於當代社會中。

「2020計畫」訪問澳洲原住民的居住地分布。(資料來源:澳洲博物館《2020計畫:第一民族社群諮詢報告2019》Australian Museum, The 2020 Project: First Nations Community Consultation Report 2019. https://australian.museum/learn/cultures/the-2020-project/)(瀏覽日期:2021/1/5)

 

為翻轉上述情況,本展由博物館的第一民族董事勞拉.麥克布萊德(Laura McBride),以及團隊裡的原住民收藏和參與經理馬里科.史密斯(Mariko Smith)共同推動調查與策展。首先,透過「2020計畫」(The 2020 Project)問卷調查,博物館訪問澳洲原住民社群對庫克船長登陸的想法,以及他們期望和反對在展覽中陳述的論點。以此份報告為基礎,澳洲博物館策劃未定特展,重新反思博物館如何協助原住民與非原住民面對過去殖民傷害,並推動所有人參與和解的可能性。

展覽中大量呈現從「2020計畫」訪問中得到的原住民社群意見數據。(截圖自Unsettled 線上展覽頁面:Australian Museum, The Australian Museum’s Unsettled exhibition. https://australian.museum/learn/first-nations/unsettled/)(瀏覽日期2022/5/26)
第一展區「信號火」(Signal Fires)利用三面落地螢幕放映模擬影片,引導觀眾想像1770年庫克船長出現在澳洲時,原住民點起信號火通知周邊部落的情境。(截圖自Unsettled 線上展覽頁面:Australian Museum, The Australian Museum’s Unsettled exhibition. https://australian.museum/learn/first-nations/unsettled/)(瀏覽日期2022/5/26)

 

策展人勞拉.麥克布萊德表示,這段歷史未定之處有四點。一是在澳大利亞的拓殖過程並不和平;二,這段歷史懸而未決;三是原住民與後來抵達澳大利亞定居者之間的關係複雜;最後,即便過了250年,採行現代工業社會生活模式的白人移民,與原住民現在生活的自然環境仍然存在著動盪和不平衡的關係。

澳洲博物館從一開始規劃展覽時就有意識地納入第一民族的意見,以他們的想法為主體,規劃這場「紀念」展覽。從博物館「2020計畫」報告中,能看見足具代表性的原住民族群意見,並且以開放性的質性問卷進行量化統計,明確展現原住民對過往論述的失望,以及對本次展覽內容的期待。事前調查有利博物館做出更貼近第一民族的視角,也達到「作為原住民發聲平台」的願景。從線上展覽中則可以確認,實際展示包含原始物件、歷史文件、藝術創作、影像重現等多種載體,讓觀眾能透過不同年代和故事刺激,體會原住民面臨的困境如何從庫克船長登陸後延續到今日。

展覽最後規劃為反思空間,透過承認並陳述真相、面對悲傷,才能一起通往治癒與和解的目標,而每一位澳大利亞人都可以參與這個重新建構社會的過程。(截圖自Unsettled 線上展覽頁面:Australian Museum, The Australian Museum’s Unsettled exhibition. https://australian.museum/learn/first-nations/unsettled/)(瀏覽日期2022/5/26)

 

澳洲博物館也策劃一系列實體活動,透過與策展人一起共進原住民傳統餐點、邀請原住民導覽,甚至舉辦原住民冥想活動,用更多元的方式讓民眾了解原住民的文化與觀點,然而,本展並非針對當今原住民的困境深入描述,僅是大範圍地提及問題。若把展覽視為推動和解的第一步,或許可以透過持續邀請民眾參與討論,引導大眾共同參與去殖民的過程,並持續與部落社群合作,帶動非原住民主動參與相關議題?都是博物館可以持續努力的方向。


註釋1:Australian Institution of Health and Welfare, Aboriginal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r Health Performance Framework. https://www.indigenoushpf.gov.au/measures(瀏覽日期:2021/1/18)


資訊來源:
  • 澳洲博物館Unsettled展覽(線上展)
  • 澳洲健康與福利研究院原住民健康狀況概要Australian Institution of Health and Welfare, Aboriginal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r Health Performance Framework. (瀏覽日期:2021/1/18)
  • 澳洲博物館《2020計畫:第一民族社群諮詢報告2019》Australian Museum, The 2020 Project: First Nations Community Consultation Report 2019. (瀏覽日期:2021/1/5)
  • 2020澳洲博物館年報Australian Museum, Australian Museum Annual Reports(2020-2021) (瀏覽日期:2022/1/5)
延伸閱讀:
  • 【博物之島專文】原民館如何處理困難歷史?海端鄉布農族文化館「烈日疊影」特展之嘗試
  • 【博物之島新訊】你的故事,見證「我們」的歷史:荷蘭國立博物館「革命!印尼獨立」特展
  • 【博物之島新訊】跳脫白人世界觀!如何創造多元對話空間?洪堡論壇民族學展區的嘗試

  •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
Australian MuseumDecolonizationindigenous AustraliansMuseum engagement博物館參與去殖民澳洲博物館澳洲原住民
Share

Prev Post

《歷史文物: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314期

Next Post

【博物之島專文】水底考古學的進展與難題:斯德哥爾摩VASA古戰艦博物館

熱門消息

國內外資訊

【博物之島新訊】舞動社群參與之力!國立臺灣博物館與東南亞移民工的「百年對話」

一月 6, 2023

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館【文物館新春挑戰賽 甲骨文遊戲卡牌】

二月 4, 2023

【博物之島專文】人類演化研究早期先驅者:瑞典烏普薩拉大學演化博物館

二月 1, 2023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畫博物】

二月 4, 2023

【博物之島專文】正視讓人不安的歷史: 倫敦衛爾康博物館關閉「藥師(the Medicine Man)」常設展

一月 11, 2023

【博物之島專文】在勞動之島,為勞工的汗水發聲!專訪高雄市勞工博物館李映萱課長

一月 18, 2023

【博物之島專文】公共博物館時代的登場: 第十屆博物館研究國際雙年研討會專題演講報導

一月 24, 2023

【博物之島新訊】耳朵的藝文之旅!博物館Podcast以聲音傳播知識與藝術

一月 13, 2023

【博物之島新訊】如何地方?何以社群?內惟藝術中心展示的「內惟」敘事

一月 31, 2023

【博物之島新訊】回家,要一個世紀:奧克蘭博物館歸還瓦魯孟古族文物

一月 30, 2023
  • 首頁
  • 本會簡介
    • 章程與細則
      • 本會理事暨監事選舉辦法
      • 本會專業委員會組織簡則
      • 學報編輯委員會組織簡則
    • 理監事名單
    • 歷年大事紀要
  • 最新消息
    • 館所最新活動
    • 學會最新活動
    • 新書介紹
  • 出版品
    • 博物館簡訊
      • 《博物館簡訊》徵稿啟事
    • 博物館與文化
    • 悠遊台灣博物館
    • 論文集
  • 主題專欄
    • 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專區
    • 博物館科技應用專文分享
    • 亞太博物館連線專欄
  • 會員服務
    • 會員種類暨入會辦法
    • 會員權利義務
    • 團體會員名錄暨會員優惠
    • 線上加入會員
  • 專業委員會
    • 【各專業委員會現任主委】
    • 博物館展覽委員會
    • 博物館教育委員會
    • 博物館視聽多媒體委員會
    • 專業人才培訓委員會
    • 藏品安全與維護委員會
    • 行銷與公關委員會
    • 博物館管理委員會
    • 兩岸博物館交流發展委員會
    • 友善平權委員會
    • 原住民族博物館專業委員會
    • 區域博物館委員會
  • 專業資源
    • 推薦網站
    • 博物館名錄
  • 活動行事曆
  • 研討會資訊
  • 國內外資訊
    • 新訊
    • 專文
    • 徵文啟事
© 2023 -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版權所有.
100臺北市中正區館前路71號5樓  電話:02-2382-2699 #5354 Email:service@cam.org.tw
Design by Prom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