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之島新訊】震後重生:日本南三陸311紀念館開幕

日本南三陸311紀念館於今年(2022)十月開館,建築由隈研吾操刀,以在地南三陸杉木材建造而成。觀眾除了參觀館內展覽外,也可走上頂樓觀景台俯瞰受災區域及遠眺海景。(劉怡辰 攝影)

作者:劉怡辰(自由作者)

位於日本宮城縣的南三陸311紀念館(南三陸311メモリアル),於今年(2022)10月開幕。座落於311大地震海嘯重災區,紀念館由知名建築師隈研吾操刀設計,採用南三陸杉木材建構,成為具有在地性的記憶載體。

館內透過文獻圖表、影像紀錄的展示形式,呈現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大地震後,當地遭受海嘯嚴重侵害、高達800多人罹難(包含失蹤人數)的心碎過程,結合當事者口述歷史與多位藝術家創作,再現災害記憶以及在地居民的災後生活樣貌,讓觀眾感受創傷記憶之餘,更直視個人生命之於大自然力的脆弱,並探尋未來的災害因應之道。

館內透過文獻及影像的展示形式,呈現南三陸地區的受災情況與創傷記憶,帶領觀眾從中思考人類生命與大自然的關係。影片中的受訪者包含當年倖存的學校師生、協助震災救援的消防署職員等。(南三陸町 提供)

 

常設展中,以日本攝影師浅田政志與法國藝術家Christian Boltanski的作品作為亮點之一。浅田政志自2013年秋天至2021年夏天,與南三陸町居民共同討論並執行《當南三陸同在一起》(みんなで南三陸)攝影計畫,透過影像記錄災後居民們相互支持、帶著笑容積極生活的身影。浅田政志提到:「不管是在哪件作品的攝影現場,都能充分感受到居民們『我們要用自己的雙手,重建在震災中失去的家園』的強烈意志」。

日本攝影師浅田政志的攝影作品《當南三陸同在一起》(みんなで南三陸),除了展示於館內之外,也被製作為紙本刊物,供觀眾於遊客中心閱覽。(劉怡辰 攝影)

 

另外,長期關注「生與死」及個體生命尊嚴議題的法國當代藝術家Christian Boltanski,於實際走訪災區後,深受眼前慘烈的景象觸發,為緬懷消逝的生命,並思考人類、自然與時間的關係,他於2020年春天完成了結合實體物件與燈光裝置的《Memorial》設計圖。遺憾他在2021年逝世,作品卻尚未完工,因此轉由南三陸町邀請長年協助他進行製作與策展的Eva Albarran工作室,合力依照遺留的設計圖完成Christian Boltanski此生最後一件創作。透過藝術的轉化,讓震災記憶不被埋沒於過去,而能作為當代議題,再次觀看與討論。

法國當代藝術家Christian Boltanski生前最後一件創作《Memorial》,立基於自身走訪311災區的記憶,帶領觀眾思考生命的議題。(南三陸町 提供)

 

不僅陳列展示,南三陸311紀念館也進一步結合教育推廣計畫,與觀眾一起思考如何應對未來災害的發生。透過每日定時討論會的形式,搭配沈浸式影片播映,呈現311震災實際景象以及當事者經驗描述,讓觀眾在館員引導下,從自身居住環境可能面臨的自然災害出發,描述已知的避難計畫,並延伸討論其他替代方案,以減少災害強度超乎預想而使防災訓練失效的緊急情況。

此外,館方也舉辦「防災工作坊」,以「學校」及「家庭」的視角出發,與民眾討論未來可行的避難方式,從中思考在自然災害中求生的方式,達到防災教育、災難管理的目的。

教育推廣計畫中,館方以沈浸式影片帶領觀眾進入災害情境,並由館員帶領觀眾討論日常防災的多種可能性。(南三陸町 提供)
參加教育推廣計畫的觀眾,將獲得館方製作的「防災手冊」。內文包含東日本大震災相關資料以及防災知識,供觀眾活用於日常生活的防災行動當中。(劉怡辰 攝影)

 

南三陸311紀念館的設立,不僅止於災難紀錄與悼念,而是將館舍作為公共開放的對話平台。結合周邊南三陸町震災復興祈念公園以及海景,位置毗鄰南三陸三三(さんさん)商店街,具有振興地方觀光的意義,透過藝術家、在地居民、訪客的共同參與,將創傷記憶轉化為積極面對未來的契機。

南三陸町震災復興祈念公園中,保留了受海嘯侵害後的防災對策廳(防災対策庁舎)建築遺跡。從建築鋼結構彎曲、變形的損壞方向,到訪者可以深刻感受311大地震的海嘯破壞力。(劉怡辰 攝影)
2017年落成的南三陸三三商店街(さんさん商店街),亦由建築師隈研吾採用南三陸杉木材設計而成,作為在地商家匯集的基地。以三三(さんさん)命名,期望商店街有如燦陽(サンサンと輝く太陽)般為地方帶來笑容與力量。(劉怡辰 攝影)

 

執行編輯:郭冠廷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