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之島新訊】異鄉人求生指南?英國移民博物館特展「做生意:移民企業家與現代英國的形成」

來自不同國家的移民塑造了今日的英國,圖為英國國內隨處可見的街角炸雞店,其原業主也具有移民身份。(© Migration Museum_Elzbieta Piekacz)

特約記者:戴映萱(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藝術策展碩士、藝術評論工作者)

*本文圖片全數由英國移民博物館the Migration Museum提供

創業一直是移民經歷的核心。對於異鄉人來說,自己做生意是在新土地上打拚求生的最佳途徑。移民對文化與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容小覷,許多與人們每日生活息息相關的企業都是移民的產物。從食物到衣服;手機的應用程式到家中的電子產品……若沒有移民企業,我們的生活將會截然不同。

在英國,移民創業的可能性幾乎比本地人高出兩倍,而在英國發展最快的公司中,幾乎一半的創始人具有移民身份。然而,這些異鄉人的創業故事卻鮮少被述說。英國移民博物館(the Migration Museum)因而針對此議題推出特展「做生意:移民企業家與現代英國的形成」(Taking Care of Business: Migrant Entrepreneurs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Britain),聚焦英國的移民企業與其背後的血汗旅程。有趣的是,這項展覽並非發生在移民博物館內,而是選擇東南倫敦的一間大賣場,該區主要人口皆為移民。策展團隊將一座商店街置入真實的大賣場,進入展場的觀眾可沿著一條身臨其境的商業街,從街角商店 、男士理髮店到中餐外賣店,通過耳機貼身地聆聽各種移民創業的故事。

英國移民博物館於近期推出特展「做生意:移民企業家與現代英國的形成」,展覽場地選在東南倫敦的一間大賣場, 進入展場的觀眾可沿著一條身臨其境的商業街來探索各種移民創業的故事。(© Migration Museum_Elzbieta Piekacz)
展覽還原來自威爾斯、現今已歇業的一間中餐外賣店「幸運星」,講述移民如何在英國做起生意的旅程。(© Migration Museum_Elzbieta Piekacz)
「幸運星」業主Angela Hui 和父母在歇業前的最後營業日於店前合照(© Angela Hui)

 

主題式的展覽軸線讓觀眾能從中探索多元的經驗、聲音和觀點,展覽同時展出了文獻檔案,從英國知名的企業案例探討早期移民如何白手起家、開創一番事業,並延伸探討第二代移民如何接掌家族企業、融入當代的嘗試經驗。其中,英國知名的馬莎百貨(Marks & Spencer)具有鼓舞人心的故事。創始人邁克爾·馬克斯(Michael Marks)來自白俄羅斯的一個波蘭猶太家庭,當他1882年剛移居到英國利茲時,口袋不深,英文更不流利,但卻有十足的勇氣在當地市場擺攤打拼。他的攤位很快地因令人難忘的行銷口號受到廣大矚目:「不用問價格,只要一便士。」──此行銷模式的成功進而讓他擴展企業,並與來自約克郡的收銀員托馬斯·斯賓塞(Thomas Spencer)合伙開創企業。馬克斯後於1907年去世,業務傳給兒子,第二代便將商店發展成今日我們熟知的馬莎百貨。

英國馬莎百貨1914在北倫敦Holloway Road的店面。(© Marks and Spencer)
倫敦時尚設計師凱倫·亞瑟為展覽設計了一件結合英倫風襯衫和來自巴巴多斯(Barbados)布料的洋裝,展現了移民文化的重要性和創造力。(© Migration Museum_Elzbieta Piekacz)

 

整體而言,這項展覽談得雖然是企業,述說的更多是人與文化。移民企業家不僅促進經濟,更改變和塑造了社會及其文化。為回應移民對英國文化帶來的深遠影響,館方邀請倫敦時尚設計師凱倫·亞瑟(Karen Arthur)為展覽設計一件結合經典英倫風的襯衫,以及來自她母親祖國巴巴多斯(Barbados)布料的洋裝──如此雜揉兩種文化,為的是展現移民文化無限的創造力和重要性。正如移民博物館藝術總監 Aditi Anand 所言:「若沒有移民,英國就不會是今日的英國」, 這些移民創業的故事必須被聽見。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