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博物之島新訊】不只是聆聽!打造互動式的博物館線上教育活動

數位法寶集結!盤點線上活動的新「教具」。(Photo by Kelly Sikkema on Unsplash

作者:高于鈞(國立歷史博物館教育推廣組研究助理)

Covid-19席捲全球,國內外許多博物館都曾面臨封城、閉館的危機。向來重視實地體驗的博物館,也在此時發展更多線上體驗活動。然而,注重「動手學習」的教育活動,又該如何將「交流與討論」的現場氛圍延伸到線上呢?

位於美國新墨西哥州阿爾伯克基的探索科學中心和兒童博物館(Explora Science Center & Children’s Museum,以下簡稱Explora),提出了混合形式課程。為保持動手學習的方式,Explora調整了家庭觀眾教育活動,改以常見的家用和回收材料為主,並將部分材料以郵寄方式寄出,再配合線上平台,使「動手學習」可以持續發生。

 

另一方面,線上的教育活動雖然可以無遠弗屆,服務遙遠地方的受眾,卻也因此將參與者限制在「有上網能力的人」。為此,Explora與地方組織、學校合作,擴大材料包的發放與取得管道,包括在當地報紙上印製博物館硏發的雙語STEAM活動卡。透過地方派報體系,民眾不需預先了解、登記索取博物館資源,也可依據報上活動卡的指示,運用易取得的家用或回收物進行STEAM活動,此設計不僅降低STEAM活動參與的門檻,更促使不熟悉博物館的民眾開始使用博物館資源。除此之外,學校和博物館、圖書館等社區活動中心,亦提供上網服務或熱點分享,讓更多民眾可藉此再次「進入」公共場所。

Explora的動手做課程改以家用和回收材料為主。並與地方報紙合作刊登雙語STEAM活動卡供民眾自由取用。(Credit: Explora Science Center and Children’s Museum)

 

國立歷史博物館因應2021年三級警戒,重新調整針對智能障礙者及其照護者設計的文化平權活動「日光寶盒─世界怎麼了」,經由寄送材料包與線上會議室形式,活動得以持續辦理,也在各地的社福機構與教保員支持下,消弭了部分的「上網障礙」。活動中,講師會先帶領家中/機構內物品的分享,再邀參與者透過聯想,連結家中環境與館藏文物,弭平因物理隔閡而產生的疏離感。此外,講師亦針對每位學員進行個別引導,與鼓勵分享個人創作,創造良好的「交流與討論」環境。

「日光寶盒」線上版,學員的動物創作。雖然隔著螢幕,但完全不減參與者的投入程度。(國立歷史博物館 提供)

 

數位法寶集結!線上活動的新「教具」

線上活動作為新型態的教育活動方式,自然也衍生新形態的授課技巧與輔助教具,以下整理3種現成可適用於電腦或行動裝置的互動遊戲:

Kahoot! 讓出題者可以自訂題目與選項,圖為性平教育推廣時,以流行歌歌詞培養參與者性別意識。(黃稟方 提供)

 

Gartic的作畫工具有各種顏色、不同粗細的筆尖和形狀,主持人可出一個題目讓大家各自表現,也可以讓參與者以接龍方式觀察與再現其他人的創作重點。(黃稟方 提供)

 

雖然線上課程僅能透過螢幕進行,不見得能創造出與實體活動相同的參與氛圍,但藉由線上教具,讓參與者能持續「動手學習」,並沉浸「交流與討論」的思考習慣中,使博物館線上活動不僅是傳達知識的平台,更是交流、討論,甚至創作的媒介與分享空間。未來,博物館教育工作者需要持續開發、探索與學習數位工具,這或許作為步入新媒體時代,規劃設計博物館教育活動的另一條取境。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