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之島新訊】為特別的你,打造特別的活動!博物館與促進者的合作計畫

為特別的你,打造特別的活動!博物館與促進者的合作計畫。(photo by Museums Sheffield)

作者:

王惇蕙(國立臺灣美術館教育推廣組助理研究員)

游旻寧(行動社工師)

當代博物館關注各式的議題、關心各類觀眾,被賦與發揮社會影響力的使命。因此這股潮流之下,世界各國的博物館正創造各種合作可能性,例如邀請各類專業人士化身博物館學習的「促進者(facilitator)」,以協助觀眾學習、豐富觀眾經驗為主要任務,於過程中提供資源、適時引導,對應各類型觀眾的需求,創造難能可貴的博物館經驗!

 

激發醫院兒童的想像超能力:雪菲爾德博物館「迷你博物館」計畫

雪菲爾德博物館(Museums Sheffield)與雪菲爾德兒童醫院(Sheffield Children’s Hospital)合作,推出迷你博物館(Mini Museums)藝術計畫。由於參與者為病童,對細菌與病毒較為敏感,本計畫以減少接觸為原則,讓館員作為促進者(facilitator)角色,以雪菲爾德博物館復古的玩具照片為媒介,鼓勵病童分享關於玩具與自己的故事、激發他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參與的病童從3到13歲,在與促進者的互動中產生了各式各樣包容性活動(inclusive activity);孩子的種種分享,最後由專業團隊串聯成一個完整的故事,與博物館的藏品一起在醫院展示。

展示中的迷你博物館,展品包含雪菲爾德博物館的古董玩具。(photo by Museums Sheffield)

 

疫情之下的溫暖連結:國立歷史博物館「日光寶盒」計畫

國立歷史博物館與專業社工師、藝術治療師合作,針對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的智能障礙青年與照護者,以「日光寶盒─世界怎麼了」為題,藉由動物與風景主題的藏品為引導,探討疫情之下個人生活的變化。

社工師與藝術治療師作為博物館和特殊觀眾的連結者,同時也是雙方合作經驗的促進者。一方面提升館員的專業素養;另一方面,透過與個人緊密連結的議題,讓觀眾認識博物館藏品之外,能有安心表達、自我察覺的能力。

學員創作屬於自己風景的木框。(國立歷史博物館 授權)

 

翻轉大人和小孩的角色!國立臺灣美術館「腦洞一起開」計畫

對大人來說,把孩子送來美術館,可以豐富孩子的學習經驗;對孩子而言,美術館雖然是比較快樂的學習空間,還是要遵守秩序、受人指導。國立臺灣美術館在兒童專屬空間開放前,與不同促進者合作「腦洞一起開」,顛覆大小朋友參與美術館的習慣:讓大朋友成為來美術館上課學習的人、讓小朋友成為指導美術館和大人的人!

工作坊鼓勵參與者實際練習know-how,鼓勵不同的小組成員以肢體與園區藝術作品互動、創造連結。(國立臺灣美術館 授權)
以園區藝術作品為內容,參與者試著用路徑與活動,提升孩子參與的動機、豐富孩子的藝術體驗。(國立臺灣美術館 授權)

 

給大朋友的「腦洞一起開─不無聊工作坊」,美術館期盼透過know-how的傳授,讓大朋友活用方法,為自己熟悉的孩子客製有趣的體驗,去年館方與藝術家葉名樺(第19屆臺新藝術獎年度大獎得主)、朱銘美術館館員黃榮智(教育推廣部經理)合作,以兩天的實作,讓參與者練習用「肢體律動」、「創意資源」為孩子打造不無聊的美術館經驗;給小朋友的「腦洞一起開─遊戲開發工作坊」,則邀請小朋友擔任神秘客,測試美術館與合作夥伴設計的教案與教具,誠實地給予評價與調整方向,要讓兒童專屬空間不是大人的一廂情願,而是融入小朋友的建議與想像!

博物館專業人員擁有博物館教育的專業,與各種身懷絕技的促進者合作,提供觀眾質量兼具的好活動,在展現各自所長的合作過程,落實術業有專攻,同時也獲得滿滿成就!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