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之島新訊】3個親子共遊博物館的好方法!為你的孩子打造有趣的博物館體驗

3個親子共遊博物館的好方法!為你的孩子打造有趣的博物館體驗(田偲妤 攝影)

作者:王惇蕙(國立臺灣美術館教育推廣組)

多數家長希望孩子能從接觸藝術的過程中獲得人文美學、創意同理、包容友善等多項涵養。博物館了解家長的期許後,無論展覽主題、規模為何,皆有以兒童為目標觀眾所設計的活動,希望引起小小觀眾的動機與興趣。然而,以博物館立場策劃的兒童活動,其想像中的「兒童」是較為普同且模糊的對象。如何為孩子選用最適切的博物館資源,仍需仰賴最了解、最親近孩子的家長。身為母親且長期關注博物館發展的專欄作家Katy Kelleher提出3個親子共遊博物館的好方法:

 

方法一:善用繪本與故事,加深孩子印象

位於美國麻塞諸塞州的艾瑞卡爾博物館(Eric Carle Museum),收藏經典繪本《好餓的毛毛蟲》作者艾瑞卡爾的相關物件。博物館展出艾瑞卡爾的手稿,鼓勵家長與孩子欣賞原作,並於圖書室提供繪本,讓親子透過翻閱繪本、分享故事,強化繪本內容與博物館藏品的連結。參觀這類型博物館時,家長可以嘗試用較大的動作和表情,觀察孩子對不同事物的情緒反應,藉此深化參觀博物館的記憶。

親子共讀經典繪本《好餓的毛毛蟲》(Credit: Montclair Art Museum, CC BY-NC-ND 2.0

 

方法二:善用環境與道具,打造多元體驗

許多博物館提供孩子觸摸、動手操作的體驗,鼓勵他們從中認識物件及相關知識。有些博物館甚至為年輕觀眾量身打造導覽地圖或學習工具,像是岱頓美術館(Dayton Art Institute)推出「給孩子的藝術頻道(Art Vids for Kids)」以探索及遊戲方式,引導孩子欣賞藏品、了解其製作過程。家長也可事先準備一些有趣的小道具,強化孩子的體驗。像是帶孩子去看動作比較明顯的作品,例如〈走鋼索的人〉,接著拿出小繩子放在地上,讓孩子體驗走鋼索的心情,同時訓練手眼協調。

 

方法三:善用數位科技與互動裝置,顛覆傳統印象

數位原生世代的孩子比家長更懂得與數位科技相處,博物館中常可見到互動遊戲裝置,妥善應用既能提升孩子的想像力,也能為親子創造更多互動機會。一群熱愛裝置藝術的創作者,在美國新墨西哥州打造了Meow Wolf展覽空間,當中規劃了互動藝術空間、營造沉浸式體驗,應用各種機關顛覆人們對物件的既定印象。像是打開洗衣機,把自己當成髒衣服般鑽進去,下一秒立即前往另一個空間。非傳統的逛展方式可讓孩子產生藝術很有趣的深刻印象。

Meow Wolf展覽空間的洗衣機互動裝置(Credit: Emma Heirendt, CC BY 2.0

 

家長們除了不斷腦力激盪想創新方法,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的興趣,並據此選擇、創造最有助他們享受藝術的方式!


資訊來源: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