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之島專文】臺史博2.0藍圖揭曉!專訪張隆志館長,談升格後的未來規劃與願景

張隆志館長回顧歷年精彩展覽,訴說心目中的臺史博2.0藍圖。(田偲妤 攝影)

記者:田偲妤(文化部博物之島專欄執行編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喜迎10歲生日,更在2021年10月17日升格三級機構,還記得那些和臺史博共度的美好時光嗎?「10X10:臺史博開館10週年特展」的展牆上,貼滿從FB上徵集的照片與留言,不論是校外教學、親子出遊、帶長輩回味從前,還是耕耘許久的常民文物捐贈、回應時事的當代典藏、為身心不便者規劃的導覽活動,臺史博已名副其實成為「大家的博物館」。10年成果豐碩、滿載眾人祝福,未來的臺史博又將如何蛻變成長呢?

「10X10:臺史博開館10週年特展」呈現臺史博最特別的典藏、歷年展覽海報與出版品、長期深耕的教育活動,以及不可不知的園區冷知識與觀眾問答。(田偲妤 攝影)

 

臺史博2.0藍圖揭曉,先從組織活化做起

「未來除了以臺灣觀眾為主要服務對象,還要把臺灣帶到國際,希望可以成為代表臺灣的國際級博物館。」張隆志館長侃侃而談心目中的「臺史博2.0」藍圖:「朝這個方向有三個工作在做:組織活化、數位轉型,這兩個基礎工作完成後,就會朝國際連結的方向全力推進。」「組織活化」是為館的未來發展打好根基,跳脫過度忙於眼前任務、被KPI宰制的思維和工作習慣,讓升格後的新進人員與新興單位能順利接軌現行團隊,更鼓勵館員以全館性重大發展計畫為工作目標。

「跨組對話」和「換位思考」是正在推動的組織活化方法。「跨組對話」要求各組的會議能開放館長和其他組的主管參與。「換位思考」則是讓各組主管輪流到其他組短期參與業務,共同思考能否跨組合作。然而,目前還有許多待討論的問題,例如組長到別組換位思考期間,是否會耽誤到原組業務進度?或干擾到他組作業模式?張館長表示:「我比較強調橫向對話、跨組合作、問題取向式的規劃,希望不要落入官僚化、單位各自為政、甚至壁壘分明的情況。」預計2022年4月後,臺史博將會備好新的組織團隊來處理升格後的業務。

臺史博於2021年10月17日升格三級機構、11月8日舉行揭牌儀式。未來將朝組織活化、數位轉型、國際連結三大目標前進。(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提供)

 

新成立數位創新中心,國家文化記憶庫2.0進化中

另一項「數位轉型」任務交由新成立的「數位創新中心」執行,期望能帶動研究、典藏近用、展示及公共服務與教育四組的新業務推展。除了負責軟硬體設備升級,數位創新中心也負責「國家文化記憶庫2.0」(簡稱國文庫)的業務。張館長清楚界定出國文庫的未來目標:「2.0跟1.0最大的不同在於,不再做資料搜集、資費補助、管考等工作,而是以過去幾年來累積的290萬筆資料的內容優化、推廣應用、外語化、國際化為主要目標。」張館長更進一步介紹國文庫的三階段工作:第一步是讓網站友善化,優化介面設計與搜尋功能,並進行資料的權利盤點,盡可能讓更多資料可直接下載使用。第二步會用主題化、活潑化的方式分類資料,推薦優秀的案例供使用者進一步參考利用。最後一步是國際化,讓對臺灣歷史文化有興趣的外國使用者都能充份應用國文庫,目標「是像Europeana這樣歐洲跨國超過一千個博物館的重要平台。」

國家文化記憶庫匯集文化部各館舍、縣市文化局、文史工作者提供的290萬筆圖文資料,未來將以優化主題與數位服務為首要目標。圖為以創用CC條款授權下載的陳澄波作品《淡水夕照》。(國家文化記憶庫網站截圖)
「漂流人群與複數故鄉─臺灣移民的故事」策展行動,在臺史博與資策會的支持下,應用國家文化記憶庫的資源進行策展。(謝仕淵 攝影)

展望下個
10年!往「世界的臺史博」邁進

讓世界看見臺灣的國際化目標,建立在館際合作的基礎上。目前正在展出的「看見藏品裡的原民官:故宮、臺博、臺史博三館聯合特展」就是館際聯合策展的難得成果。臺史博的特色在於藏有豐富的臺灣歷史與常民文物,在十個共同主題下,精選出大稻埕江山樓盛宴餐具、三寸金蓮、戰後初期手繪電影海報、林朝英自畫像等重要典藏,與故宮的宮廷典藏、臺博的原住民典藏,相互對照且互補地呈現臺灣多元的歷史文化。該展預計今年10月巡迴至臺史博展出。

「看見藏品裡的原民官:故宮、臺博、臺史博三館聯合特展」,臺史博展出豐富的臺灣歷史與常民文物。圖為江山樓盛宴餐具、畫家陳子福手繪的電影海報。(田偲妤 攝影)

此外,臺史博也積極與國外博物館合作,例如搭上東京奧運熱潮的「東亞體育世界的臺日運動交流國際展」是與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聯合策展,日方出借1964年東京奧運排球競賽銅牌等多件珍貴文物,臺史博則推出首位參加奧運的臺灣人張星賢等前輩運動員的參賽文物,展覽先後在日臺兩地掀起話題。而現正展出的「算×命:歐洲與臺灣的占卜特展」則是與德國日耳曼國家博物館的首次合作,將國際合作區域從亞洲跨向歐洲,展出東西方的占卜文化,更設計擲筊求籤、抽開運小物、算生命靈數等體驗活動,期望在疫情紛擾時期帶給所有觀眾心靈上的慰藉。

搭上東京奧運熱潮的「東亞體育世界的臺日運動交流國際展」是與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國立成功大學的聯合策展成果。(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提供)
「算×命:歐洲與臺灣的占卜特展」是臺史博與德國日耳曼國家博物館、中央研究院等單位的跨國研究交流與策展成果。(田偲妤 攝影)

在與館長前往10週年特展的路上,一群小學生正在常設展廳的廟前廣場聽導覽,展間充滿孩子的歡笑聲,這一切都是臺史博深耕在地社群的成果。張館長提到:「我們每半年到一年會有一個目標觀眾群的拓展,現在第一優先是學校社群,配合108課綱的相關活動,應用我們館的14萬件典藏和國文庫資源。」以鄰近的和順國小為例,館校自2013年起合作開發特色課程,讓學生在常設展廳以戲劇演出和歷史對話。未來也將持續拓展社區和企業客群,延續與溪南寮聚落合作的扛茨走溪流傳統、與財團法人白鷺鷥文教基金會合作的企業捐款圓夢計畫等。從地方、全國到國際,展望下個10年,臺史博正從「大家的博物館」往「世界的臺史博」一步步穩紮穩打邁進。

臺史博長期與學校合作,鼓勵師生利用博物館資源做教案設計、學習專案或小論文。圖為和順國小師生在進行校外教學。(田偲妤 攝影)
2017年臺史博帶著鄰近的溪南寮聚落完成「扛茨走溪流」傳統。2021年12月19日第3屆盛典換地方當家,紀念先民在台江開墾時與水患搏鬥、環境共存的精神。(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提供)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