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之島新訊】博物館新定義最新進度!ICOM提新修訂程序,整合全球新定義提案

博物館新定義最新進度!ICOM提新修訂程序,整合全球新定義提案(Photo by Millie Greaves on Unsplash

作者:柯秀雯(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什麼是博物館?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對全球博物館界來說,卻是引起激烈爭議的話題。在2019年9月7日的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京都大會上,全球博物館人對於博物館應該是執行研究、典藏、展示和教育服務的機構?或是積極參與政治並回應社會問題的場域?可惜無法達成共識,高達70.4%的會員投票表決延遲博物館新定義提案。隨後ICOM執行理事會(ICOM Executive Board)在2019年12月9日的會議中,重新確定新階段任務、擴大參與成員並明訂執行期程,預定在2022年布拉格大會再次投票表決 [註1]。

ICOM推出新定義修訂程序,包含4輪諮詢、共12個步驟,目的是為了更公開透明且精準掌握全球觀點與立場。(本圖由作者翻譯與製做,資料源自2020年12月10日之線上研討會

 

有鑑於媒體屢屢傳出ICOM內部存在後巷政治操盤爭議,ICOM特別在2020年12月10日舉辦「博物館新定義第10次線上研討會」,以公開、透明、客觀為目標,推出一套包含4輪諮詢、共12個步驟、應用量化與質性分析法的修訂程序,在方法學上以更精準掌握全球觀點與立場,執行時間預計從2020年12月10日至2022年5月上旬。

2021年4月20日新定義關鍵詞提案活動截止後,數據分析團隊用2個月的時間,以量化與質性研究方法,分析來自世界各地的新提案 [註2]。最新報告已於6月22日公布在網站上,本文摘要重點整理如下:

  • 會員提出的前五名新定義關鍵詞分別為:研究、保存 (Conservation/Preservation)、遺產、教育 (Education/Didactic)、包容 (Inclusive)。
在分析報告中,排序前面的關鍵詞包含博物館基礎概念,也反映當前社會狀況,以及提出新挑戰的混合體。(本圖由作者翻譯與製做,資料源自2021年6月22日公布之最新報告

  • 博物館是什麼樣的實體存在?有39%認為博物館是「機構 (Institution)」、22%認為是「空間 (Space)」,另有14%認為是「場所 (Place)」。而有55%認為博物館應是「非營利」、30%贊同其「永久性 (Permanent)」價值。
  • 博物館的成立目標為何?拉丁美洲暨加勒比海地區首重「遺產」與「記憶」;歐洲地區重視「遺產」與「有形/無形 (Tangible/Intangible)」[註3];阿拉伯地區同樣看重「有形/無形」,其次才是「遺產」與「文化 (Culture/Cultural)」;亞洲地區則相當看重「文化」;北美地區呈現均值狀態,認為每個目標都很重要。
  • 博物館的主要任務為何?北美地區認為「研究」、「保存」與「展示 (Display/Exhibit)」甚為重要。拉美暨加勒比海地區也重視「研究」與「保存」功能。非洲地區則重視「研究」與「收藏」功能。歐洲地區認為「保存」先於「研究」。阿拉伯地區則最重視「保存 」功能,其次才是「研究」與「收藏」。亞洲地區則是「研究」、「收藏」」與「展示」三項同為最重要的任務。
  • 公眾參觀博物館獲得哪些經驗?「教育」獲得71%的壓倒性支持,尤其北美地區、拉美暨加勒比海地區特別看重。阿拉伯地區則特別看重「知識」。
2019年的新定義提案中,博物館的「教育」功能被縮減。然而,2021年向會員募集的提案中,很明顯地,「教育」還是博物館界非常注重的功能。(本圖由作者翻譯與製做,資料源自2021年6月22日公布之最新報告

  • 博物館的社會價值為何?有66%會員提到「包容」,尤其以拉美暨加勒比海地區、亞洲地區,比重相當高。
  • 博物館的社會參與為何?「公共/公眾開放/社會 (Public/Open to public/Society)」(52%) 與「社區(群)/社會 (Community/Society)」(51%) 兩組關鍵詞獲得相當的關注,歐洲地區最看重此項目,其次為亞洲地區。但是非洲與阿拉伯地區,反而比例甚低。

從上述的分析結果看來,各地區關注的重點略有不同,後續如何妥善整合各方意見,將是全球博物館界關注的焦點。博物館定義常務委員會將在2021年7月至9月期間,再從這份分析報告中,進一步建構更為明確的新定義字句。


註釋:
  1. ICOM為了籌備博物館新定義,在2016年成立「博物館定義、前景與潛力委員會」(簡稱MDPP,2017-2019),ICOM執行理事會在2019年12月9日會議中,建議將原來的MDPP改稱為MDPP2,用以區別第一階段的工作內容。2020年12月會議中,再更名為「ICOM定義:博物館定義常務委員會」,重新規劃公開、透明、客觀的新方法學,以更精準地掌握全球觀點與立場。
  2. 本次徵集共收到97份回覆,96份為有效資料(1份無反饋,列為無效資料)。共獲得1,659條關於博物館定義的陳述,平均每份回覆有17條。當中68份以英語撰寫、15份為法語、14份為西班牙語。
  3. 有關博物館成立目標的關鍵詞統計,博物館定義常務委員會把「遺產(Heritage)」與「有形/無形(Tangible/Intangible)」分開,期許收藏內容更具包容性,並增加語意表述的豐富性和具體性。事實上,博物館界的「有形/無形」包含多種意義:有形/無形文化遺產、有形/無形文化資產、有形/無形經營管理品質、有形/無形政治意涵等。

資訊來源: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