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之島新訊】日本新成立「文化財防災中心」,集結全國資源保護文化財

地震後的熊本城(Totti, CC BY-SA 4.0

作者:呂怡屏

2019年10月31日,日本沖繩縣首里城,這座琉球王國復原都城,慘遭祝融之災,這場火災不僅燒毀了有形的文化財,當地居民亦如同被帶走心靈支柱般失落。這起事件讓日本相關單位再次思考,如何從行政體制和實質行動上,提升保存文化財的效率,這也是促成2020年10月1日成立「文化財防災中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火災前的首里城正殿(松岡明芳, CC BY-SA 4.0
火災後的首里城(Indiana jo, CC BY-SA 4.0

 

日本的大規模文化財救援與保存事業,可追溯至1997年阪神・淡路大地震之後,以神戶大學為中心隨後推廣至全日本的「歷史資料網絡」。直至2011年日本東北大地震發生之後,文化廳下轄的獨立行政法人國立文化財機構,設置「受災文化財等救援委員會」,並於2014年轉型為「文化財防災網絡」。

2020年新設的「文化財防災中心」是為了自頻繁發生的各種災害中保護文化財而設立,藉由多個組織與專家的協助,在平常施行防災措施,災害發生時能迅速且有效率地執行救援工作。因此,在組織架構方面,整合東京文化財研究所、奈良文化財研究所、東京國立博物館、京都國立博物館、奈良國立博物館、九州國立博物館的防災業務。在現有的文化財相關組織網絡基礎上,促進各單位間的情報分享與連結合作。

地震後的熊本城(Totti, CC BY-SA 4.0

 

活動目標分為三個層次,其一、事前準備預防災害發生;其二、藉由正確的資訊收集、準確判斷後迅速行動,將災損降到最少;其三、妥善規劃救援體制,迅速馳援受災的文化財。

實際措施則分為五大項,第一、連結並建構各地域防災體制;第二、制定應對災害的指導方針;第三、訂定收藏庫、展示場的安全維護對策,以及開發針對受災文物的搶救和修復技術;第四、文化財防災觀念與知識推廣;第五、文化財防災相關資訊的收集與公開運用。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受保護的文化財指的是建造物、美術工藝品、民俗文化財,以及日本文化財保護法中記載的其他形式文化財。然而,非國家或地方指定卻對傳承地域歷史與文化有正面意義的文化財,掌握其所在位置也是防災準備中不可忽略的工作。再者,透過這項工作也能向市民介紹文化財防災概念,成為推動與市民協同合作的契機。


參考資料: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