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從原料、編寫到再利用──邊塞漢簡的生命史」

2023/11/11起

邊塞漢簡的主要原料是胡楊木、紅柳和松木等,還有少數的竹。這些原料會知府依形制與用途製成札、兩行、牘、楬、檢和觚等類型。單枚的簡容字有限,編聯成簡冊則可以書寫更完整的內容。所以,漢代的簡牘大都是以簡冊的形式使用和存放。但長期積累的簡牘,會有存儲空間和管理等問題,必須定期銷毀。漢代邊塞為充分利用資源,會將銷毀的簡牘一再改製利用,或移作它用。

居延出土的漢簡,由於編繩鬆脫、朽爛,或簡牘被銷毀、改製、再利用,出土時大都已經是零散的單簡了。完整的簡冊能讓我們對漢代政治、軍事、法律、教育、經濟,乃至日常生活等活動有更深的了解。因此,居延漢簡出土後,尤其是圖版的公布,立即引起中外學者的研究,包括了簡冊的復原。因為,簡冊的復原是探討漢代文書制度的根本、基礎課題。

本展覽從簡牘的原料、編寫到再利用,來看漢代邊塞簡牘的生命史。並根據學者最新的研究,挑選代表性的簡冊,展示居延漢簡簡冊的復原成果。展覽的主題有:簡牘的材料與類型,簡牘的體積和重量,簡冊的書寫與編聯,簡冊保存與維護,居延漢簡簡冊復原,簡牘的銷毀與再利用,以及如何利用數位人文工具來協助簡冊復原。

_

展期:2023年11月11日起

展區:歷史文物陳列館 二樓201室

展覽網址:https://museum.sinica.edu.tw/exhibitions/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