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亞太分會-「行動主義博物館的發聲與現身」

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亞太分會(FIHRM-AP)官方網站第二期新訊專文主題訂為「行動主義博物館的發聲與現身」,呼應2022年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的力量(The Power of Museums)」–強調博物館有能力對其社群帶來積極正向的改變。過去,博物館與行動主義像是兩條平行線,博物館以不介入爭議之「中立」身份自居,不過這樣的身份,也可能讓博物館與社會漸行漸遠,如今,行動主義博物館現身,積極為邊緣群體發聲,為政治、社會或環境帶來改變。本期收錄三篇文章,凸顯了行動主義博物館的價值,相似之處在於各自所在的政治社會脈絡,都面臨過或正在面對統治政權的壓迫,博物館在其中可能成為宣揚意識形態的工具或抵抗主流論述的利器。

新訊

⟪統一與緬甸博物館⟫分為上下兩篇文章,由「一步電影論壇」的推動者Thet Oo Maung(Stephen Minus)所撰,作者從批判的角度讓我們思考博物館如何成為政府意識形態宣傳的機器,文章提到緬甸政府以單一共通的信仰團結民心而獨尊佛教,藉此打壓異己。事實上,緬甸民族相當多元,擁有不同的文化與宗教遺產,卻在博物館中不被看見,或被誤導式的再現為佛教文物,更甚者因不當管理的結果,文物遺失流落黑市,作者提醒我們當博物館只能服膺於統治政權的掌控,不僅對於文化遺產保存是莫大傷害,亦成為宗教與族群歧視的幫兇。

新訊

⟪讓物件說故事:10月6日博物館計畫觀察⟫,10月6日博物館計畫共同發起人Patporn (Aor) Phoothong以正在進行中的博物館計畫挑戰泰國長期存在有罪不罰的文化,該計畫致力揭開1976年10月6日,泰國法政大學發生的流血鎮壓事件,透過在事件發生地舉辦展覽,讓觀眾成為過去暴力的證人。藉由這個計畫,我們了解到如何將博物館作為一個社會政治空間,以物件蒐集、展覽、工作坊、研討會等方法,喚起公眾意識,參與溝通討論泰國過去與目前的政治暴力。

本期專文

⟪抵抗遺忘:印尼博物館與政治運動⟫由穆尼爾之家基金會負責人Andi Achdian所撰,作者描述了印尼官方歷史建構的脈絡,以宣揚軍方角色作為主流敘事,而博物館與紀念碑也被利用作為統治政權虛假歷史意識建構的化妝師。同時,隨著學者、人權與民主運動者的疾呼,以「糾正歷史」為目標的抵抗遺忘運動展開。正在籌建中的穆尼爾人權博物館成為人權意識推廣進程的里程碑,為了擴大影響力,更需要與各方機構與利害團體合作,其中也包括提供經費與土地的政府,儘管增加了穆尼爾人權博物館獨立性的疑慮,無可否認的博物館在社會運動的前線確實能夠扮演積極的角色。

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