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訊】2018:博物館的道德挑戰年

比利時皇家中非博物館擁有來自前殖民地剛果的豐富館藏,歷經五年整修,今年重新開放便面臨文物返還的議題 (Viktorhauk@wikimedia, CC BY-SA 3.0)
撰文: 路耘

回顧2018年博物館界發生的重要大事,除了不幸的巴西國家博物館大火外,文物返還、#MeToo 運動、資金來源等道德爭議,皆促使各國政府與博物館正視並採取行動。

法國總統馬克宏於2017年在布吉納法索發表演說時,以「歐洲殖民罪行」討論文物返還的可能性。承諾將在五年內暫時移置或永久歸還屬於非洲國家的典藏,自此開始與貝南共和國(Benin)總統共同委任專家進行評估。2018年11月公佈此項評估報告,此舉動在歐洲博物館引起漣漪效應,因其多數異國珍稀藏品或疑似非法取得,或來自殖民擴張時期的掠奪,皆有正當性之疑慮。

倫敦的 V&A 博物館在2018年也加入文物返還的討論,館長Tristam Hunt對V&A來自衣索比亞的館藏提出了另一種形式的歸還,建議將文物所有權歸還衣索比亞,但請衣索比亞同意將文物長期借展V&A。

除了文物返還議題,博物館的贊助資金來源亦受檢視。2017年媒體揭露V&A重要贊助者之一Sackler家族支系的藥廠製造高成癮性鴉片類藥物OxyContin,反處方藥成癮團體PAIN (Prescription Addiction Intervention Now) 除了要求這些素具名聲的文化贊助者將財富投入美國止痛藥成癮問題之防治,亦呼籲所有博物館拒絕這些來源的捐助。

位於海德公園的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一隅 (Giogo@wikimediaCC BY-SA 4.0),此一歷史建物增建案由知名建築師 Zaha Hadid負責。英美兩國接受Sackler家族捐助的藝術及教育機構相當可觀,在倫敦除了V&A與蛇形藝廊,泰德美術館、倫敦博物館、國家畫廊、國家劇院、莎士比亞球形劇場、Kew Gardens 等都有以Sackler為名的設施或廳廊。

2018年的 #MeToo 行動除了讓相關人辭職與停職處分,隨著性騷擾或不當行為之指控大量發生,展覽內容亦受影響,博物館界開始覺醒或檢討該如何詮釋具爭議背景的男性藝術家- 如畢卡索席勒的作品。藝術界行動團體「游擊女孩」(Guerilla Girls)直指問題的癥結在大家相信「藝術凌駕於一切」。

游擊女孩以藝術家Chuck Close為素材的2018年新作-「三種博物館說明牌的書寫方式」,Copyright © Guerrilla Girls, 圖片來源 Courtesy guerrillagirls.com

2018的代表數字是:兩千萬。這是具兩百年歷史的巴西國家博物館跨11,000年歷史的館藏件數,因巴西政府的忽視,該館成為十年來該國連續數起文化機構火災之一以及近期最慘痛的犧牲者,估計近九成館藏付之一炬。雖然館員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來自全球各地的修復資源全力搶救僅存文物,2019年元旦即將上任的極右翼準總統Bolsonaro 卻質疑將納稅人的錢投入此舉的意義,其參選時甚至提出要解散或合併文化部的主張。

「博物館最糟糕的作為就是塞住耳朵,並希望煩惱消失無蹤。」這句話出自紐約的性博物館 (Museum of Sex) 策展顧問Maggie Mustard之言。面對#MeToo浪潮,多數館所選擇取消展出爭議性作者的作品,而Mustard在處理2018年遭其合作對象控訴的日本攝影師荒木經惟展覽時,選擇將荒木受指控的內容與被攝者的故事加入展覽說明。無論何種作法,這句話都值得博物館在各種議題上作為警鐘。

關鍵詞: 文物返還 Restitution, Sackler家族, OxyContin, #MeToo


資訊來源:

The Art Newspaper (2018.12.10) Hannah McGivern, 2018 in museums: big ethics questions dominate the field

 

更多:

The Guardian (2018.11.19) Joanna Walters, Sackler family members face mass litigation and criminal investigations over opioids crisis

The Art Newspaper (2018.6.7) Jillian Steinhauer, Museums too: what should institutions do when artists are accused of abuse?

Inside Philanthropy (2018.3.12) Mike Scutari, Toxic Gifts? Coming to Terms with Sackler Family Philanthropy

Courtauld Institute of Art (2018.6.28) Museums After #METOO

 

閱讀更多系列文章:【國內外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