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之島新訊】藝博會中的美術館提案:想像一個更健全的藝術生態系統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新觀點共享平台」現場。左起為森美術館片岡真實館長、忠泰美術館黃姍姍總監、阮慶岳建築師。(田偲妤攝影)

作者:張吏爵(藝術工作者)

 

2020年1月的台北藝術市場熱鬧非凡,1月16日至19日期間,同時有4個藝術博覽會登場,其中以第二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備受矚目。藝博會的主要目的在於藝術品交易、藏家開發與品牌行銷,然而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如何做出市場區隔,並深化與在地藝文圈、藏家的關係,是藝博會能否長久經營的關鍵。

台北當代聯合總監岳鴻飛(Robin Peckham)遂找來張鐵志合作,在藝博會期間推出「新觀點共享平台」,鎖定科技、生態、傳統及流行文化4個當代藝術關注議題,邀請國內外畫廊代表、藝術家、美術館經營者及各藝文領域名人座談,創造藝文圈跨界交流的實體空間體驗效益。

1月17日最終場的座談主題為「生態之島:美術館與建成環境」,邀請阮慶岳建築師主持,日本森美術館片岡真實館長、忠泰美術館黃姍姍總監主講。

忠泰美術館黃姍姍總監介紹美術館成立前後的歷程(田偲妤攝影)

 

忠泰美術館黃姍姍總監以美術館如何與城市空間互動回應主題。忠泰以「軟體導向、知識生產」作為經營藝文事業的指標,自2007年成立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開始,策劃多檔聚焦城市建築、當代藝術、未來議題的展覽,邀請建築師與藝術家在美術館現址工地、老屋空間及城市各角落創作。例如:2011年的「朗讀違章—王澍X謝英俊建築展」在街區屋頂、後巷等空間搭建實驗性的違章作品,批判建築為權力收編的現象、顛覆違章的非法身分,重新思考建築的本質。2016年10月忠泰美術館成立,定調美術館「重視知識生產勝於藏品」的宗旨,持續發揮美術館作為展覽平台、跨界觸媒、資源智庫的角色。

森美術館片岡真實館長,目前也是國際現當代美術館專業委員會(CiMAM)新任主席,她爬梳日本私人美術館發展史,介紹財團經營者對於日本藝文圈的貢獻,並思考美術館與在地社群互動的可能。例如石橋財團董事長石橋正二郎,1952年即成立石橋美術館,向公眾展出自己的收藏,今年1月18日在東京新落成的總部,以Artizon Museum重新出發。西武百貨創辦人堤康次郎在1975年於西武百貨內成立美術館,成為日本商場經營美術館的濫觴。1992年成立的直島美術館則是由福武財團董事長福武總一郎資助,他也是瀨戶內海藝術季的幕後推手。片岡館長服務的森美術館於2003年在森集團建設的六本木之丘頂樓成立,除了每回引發話題的國際大展,2009年開始的六本木藝術之夜,致力於提供國際平台,與當地藝廊及社群合作,展現六本木的多元風貌。

森美術館片岡真實館長提出,美術館、雙年展、藝博會形成當代藝術生態系統。(田偲妤攝影)

 

片岡館長最後提出,美術館、雙年展、藝博會3個當代藝術生態系統,不應該是競爭關係,應有潛力成為相互成長的文化經濟體,如此才能建構更健全的藝術與城市生態。當前的雙年展經常由美術館舉辦,以非營利的方式發揮其公共性,而以營利為目標的藝博會怎麼和其互利共生?今年藝博會藉由座談、導覽、公共藝術以承擔文化責任,可說是跨出了第一步。

藝博會現場多件作品曾於美術館展出,可看出美術館與藝術家、畫廊的合作關係。圖為曾在北美館展出的阿比查邦作品《灰燼》。(張吏爵攝影)
葉偉立拍攝葉世強故居的作品,美術館著重藝術史與議題導向,藝博會著重藝術家行為增添作品價值。(張吏爵攝影)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