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類別

最新消息

博物館簡訊第99期:2021「典藏、典常」典藏管理論壇(2021 Collection Management Forum)

《博物館簡訊》第99期要目|2021「典藏、典常」典藏管理論壇(2021 Collection Management Forum) 客座主編序 陳靜寬、林仲一 專論 淺談權利盤點: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藏神像為例 黃茂榮 資訊與科技時代下的典藏管理 黃瀞慧、杜偉誌 數位科技之公共化應用: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為例 杜偉誌 泥塑神像藏品隔震措施探討與實踐 張銘宏 博物館藏品活化與近用:臺史博經營I n s t a g r a m 社群「臺灣人的口袋博物館」 魏雅蘋、李文媛…

臺北市立美術館:2022/04/23-07/17【碎化的史觀—江凱群個展】

【碎化的史觀—江凱群個展】 ❉ 展覽內容: 「碎化的史觀」是物(object)的現象學。江凱群透過物件、作品及文件進行記憶的「再生產」——以馬賽克、繪畫、攝影與裝置藝術等形式,還原主體所乘載的歷史多重性與破碎性。 藝術家江凱群曾於2016年「第三人稱的過客」的展覽中,回顧自身在異國的漂泊經驗,透過日常的物件連結至旅行經歷,遠觀生活的痕跡。然而,全球疫情限制了實體的旅遊與交流,藝術家回到臺灣在地,開始思考疫情之下「藝術生產」的親身經驗,與過去異國經驗交相衝激。…

【博物之島專文】他山之石可攻錯─從荷蘭《文化遺產法》反思臺灣文資保存(下)

從荷蘭《文化遺產法》,一起反思臺灣的文資保存(Photo by Iván Rivero, Pexels) 作者:洪伯勳(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文化分析博士候選人) 綜觀荷蘭《遺產法》與臺灣《文資法》,兩者雖在同時間頒布,但內容卻大相逕庭。筆者藉由兩者的差異比較,延伸出兩個值得進一步思考的議題。 「遺產」對「資產」?翻譯與背後思維…

【博物之島專文】他山之石可攻錯─從荷蘭《文化遺產法》反思臺灣文資保存(上)

荷蘭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鎮館之寶—林布蘭〈夜巡〉(Photo by Rob Oo, flickr, CC BY 2.0) 作者:洪伯勳(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文化分析博士候選人) 2016年7月,荷蘭《文化遺產法》(Heritage Act)(下簡稱《遺產法》)正式頒布,整併了多項既有的文化遺產法規,成為管理國家珍貴文物的最高原則。時任教育、文化和科學部(Ministry of Education, Culture and Science)部長Mariëtte…

【博物之島新訊】保護文物的時間賽跑戰!戰火下的烏克蘭博物館

烏克蘭利沃夫國家博物館自3月初以來,就全體動員來打包文物,超過1.2萬件的藏品陸續被遷移至安全地點存放。(攝影:Bernat Armangue。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特約記者:戴映萱(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藝術策展碩士、藝術評論工作者) 俄國自2月24日入侵烏克蘭至今,文化機構難逃戰火席捲的命運。根據4月初聯合國文化機構統計,烏國至少有 53 處歷史遺跡、宗教建築和博物館遭到破壞,包括 29 個宗教場址、16 座歷史建築、4 間博物館和4 座紀念碑。…

【博物之島新訊】眺望明日!杜拜未來博物館正式開幕

杜拜未來博物館具獨樹一格的外型,其建築設計概念包含三大元素:人性、天與地,以及不可知的未來。(Courtesy: Museum of the Future) 特約記者:戴映萱(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藝術策展碩士、藝術評論工作者) 歷時七年籌備的杜拜「未來博物館」(Museum of the Future)終於在今年 2 月中盛大開幕! 77公尺高的環狀鏤空建築,在繁華的金融區中獨樹一格,線條流暢的建築聳立在中心,如同看穿時空的眼睛,秀出未來的形狀。…

國立歷史博物館:2022/1/1-8/31【111年國立歷史博物館藝術獎助學金「書畫藝術獎」熱烈徵件中!】

【111年國立歷史博物館藝術獎助學金「書畫藝術獎」】 內容 「國立歷史博物館藝術獎助學金」係國內第一座由博物館辦理之統合性藝術類獎助學金,以紀念臺灣前輩藝術家及推動多元藝術發展為目標。本(111)年辦理「書畫藝術獎」徵件相關資訊如下: 1.獎項/類型: (1)傅狷夫獎/臺灣書畫相關研究論文 (2)劉延濤獎/水墨或書法創作作品 2.獎項名額/獎勵:各獎項遴選1名/頒發新臺幣5萬元及獎牌乙座 3.申請對象: (1)具備中華民國國籍18歲以上國民 (2)未經公開發表論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