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類別

專文

【博物之島專文】你的感覺很重要!了解博物館中的觀眾情緒研究

德國柏林猶太博物館(Jüdisches Museum Berlin)以色列雕塑藝術家Menashe Kadishman 的作品——落葉(Shalekhet)(林玟伶 攝影) 文|林玟伶(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你注意過參觀博物館時的情緒嗎? 博物館與遺產地是一個充滿情感的場域。有研究者稱之為記憶劇場(theatres of memory),將博物館藏品、遺址作為文化工具,以刺激記憶並創造回憶【註1】。情緒與記憶的關係密切,研究「博物館經驗」的學者John…

【博物之島專文】聽,展覽在唱歌!專訪臺史博黃裕元談音樂再現歷史

2016年臺史博「聽!臺灣在唱歌:聲音的臺灣史」特展(圖片來源: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文|謝佳均(文化部博物之島國內外資訊專區特約記者) 每當一首歌曲響起,都能夠召喚出每個人心中的某一個時代、某一段記憶,透過節奏、歌詞,聽歌與寫歌的人相互共振及共情。因著「聲音」能夠引發共感的特質,當代許多展覽也透過展示聲音,為觀眾提供更豐富的觀展體驗。然而,我們如何展示無法以肉眼直接看見的「聲音」呢?又如何透過展示音樂再現歷史?…

【博物之島專文】梵諦岡博物館多感官巡禮!視障觀眾導覽體驗服務暨展示設計實踐

梵諦岡博物館(趙欣怡 攝影) 文|趙欣怡(國立中興大學數位人文與文創產業學士學位學程專任助理教授) 「梵諦岡博物館」(Musei Vaticani)位於羅馬境內的梵諦岡城,成立於西元1506年,藏品以羅馬天主教會收藏為主,包含希臘、羅馬雕塑、拉斐爾、達文西和卡拉瓦喬等人的壁畫與畫作。博物館於198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全球疫情之前,年均參觀人次曾達到545萬人以上【註1】,即使疫情後參觀人次大幅下降達81%【註2】,但重新開放後,參觀人數仍名列前十大最受歡迎博物館【註3】。…

【博物之島專文】抗疫後,博物館的四大議題!2023年AAM《趨勢觀察:後疫情世界的建設》

AAM提出多樣性、公平性、可及性和包容性,作為博物館營運以及規劃各專案首要考量的面向;而2023年AAM《趨勢觀察》則以這四個面向,提出後疫情時代四大議題。(Nam June Paik, Electronic Superhighway. Photo by Richard Hirajeta on Unsplash ) 文|藍敏菁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台北藝術產經研究室兼任編審) *本文依據2023年AAM《趨勢觀察》報告摘譯報導 美國博物館聯盟(American…

【博物之島專文】永不放棄的茶虎精神(下)— 融入茶金歲月回憶的姜阿新洋樓導覽

姜阿新洋樓電繪圖。(鄭培哲 繪製) 記者:陳佳汝(文化部博物之島國內外資訊專區特約記者) 洋樓在陽光下顯得溫潤而光潔,一群人等候著進入參觀洋樓,面露期待欣喜。有別於其他的古蹟導覽,姜阿新洋樓由姜家人親自導覽,在解說建築的同時融入家族的故事,是其一大特色。目前由姜阿新教育基金會及熱心的志工,構成一個特色獨具的導覽團隊。導覽的內容有三個面向,一是建築結構的美學,二是家族和洋樓的故事及重購過程,三是姜阿新的精神;此外因應追劇人口的需求,也會回應劇中的連結。…

【博物之島專文】永不放棄的茶虎精神(上)—專訪廖惠慶談姜阿新洋樓復返與整修

姜阿新洋樓。(陳宛瑜 攝影 / 鍾於叡 提供) 記者:陳佳汝(文化部博物之島國內外資訊專區特約記者) 踏著秋的氣息,走入北埔的客家庄,空氣裡甜甜的紅柿氣味,混合著更深一層的是,茶香的底蘊。一棟和洋式的建築,以歷經歲月的唭哩岸石和斬石子所構築的外牆,顯得盈潤光潔,在秋日陽光下散發出一股樸實而堅定的氣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