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之島新訊】林布蘭也著迷!17世紀大象明星漢絲可的傳奇一生

荷蘭林布蘭之家博物館在今年夏天推出《漢絲可:林布蘭的大象》特展。圖為1647-1648年印製的馬戲表演廣告文宣。(Credit: Museum het Rembrandthuis)

作者:徐鈺涵(荷蘭拉德堡德大學藝術史博士生、奇美博物館典藏組計畫型助理研究員)

荷蘭林布蘭之家博物館(Museum het Rembrandthuis)致力以各種角度剖析畫家林布蘭的生平、作品與技法,帶領觀眾認識這位十七世紀畫家,以及其生活的時代。今年夏天該館策劃了小型特展《漢絲可:林布蘭的大象》(Hansken, Rembrandt’s Elephant;展期為2021年5月1日至8月31日),選擇以林布蘭經常描繪的大象明星-漢絲可(Hansken, 1630-1655)為主角,展出各種相應版刻和素描作品,再現漢絲可傳奇卻悲慘的一生,呼籲大眾持續關注動物保護與福址議題。

《漢絲可:林布蘭的大象》特展海報,主視覺採用林布蘭為漢絲可繪製的速描作品。(Credit: Museum het Rembrandthuis)

 

進入展場後,首先可透過十七世紀的航海地圖,了解三歲的母象漢絲可在斯里蘭卡被獵捕後,如何在七歲時隨著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船隊於1637年抵達阿姆斯特丹,獻給荷蘭執政官作為禮物。當時的歐洲人普遍沒看過大象,對來自東方的事物充滿好奇與想像,因此很多人前往一窺漢絲可的模樣。畫家林布蘭也慕名前往,並留下多張速描作品,因此漢絲可又被稱為「林布蘭的大象」。

荷蘭林布蘭之家博物館研究員Leonore van Sloten透過十七世紀航海地圖,介紹漢絲可從斯里蘭卡到荷蘭的航行路線。(徐鈺涵 攝影)

 

由於大象所需的飲食費用相當高昂,漢絲可後來被高價賣給商人,接受提水桶、擊劍和撿拾錢幣等馬戲訓練。新奇的大象表演大受歡迎,漢絲可因此獲邀巡迴至德國、義大利、瑞士等地表演,成為當時風靡全歐的大象明星,也創造了後來馬戲團動物表演的原型。

可惜的是,當時的歐洲人不知如何照顧這隻來自溫暖東方的巨無霸,漢絲可還得經常背負重物步行至各國展演。從當時的版刻作品中,可以看見漢絲可才年近二十歲就已體型歪斜、指甲雜亂生長,明顯看出並未受到妥善照顧,導致健康狀態日益下滑。最終,漢絲可於1655年在義大利表演的過程中直接暴斃,砰然一聲倒在舞台上。在場的藝術家以素描記錄下此一悲傷瞬間。

1646年Herman Saftleven留下的漢絲可身影。體型歪斜,腳上的指甲雜亂,顯示健康狀態日益下滑,與後方正常的大象形成對比。(Credit: Museum het Rembrandthuis)
1655年11月9日Stefano della Bella以素描記錄漢絲可在舞台上倒下死亡的瞬間。(Credit: Museum het Rembrandthuis)

 

此次展覽透過藝術作品來重建漢絲可的一生,看似新奇有趣,實則揭露人們自古以來對動物照護的漠視與無知。林布蘭之家博物館的研究員Leonore van Sloten在導覽中表示,我們無法改變歷史,但忠實地重現這段過去,其實是在提醒我們面對、重視動物福祉與保護的未來。

漢絲可過世後,其骸骨被保留在義大利佛羅倫斯自然史博物館(Museo della Specola),此次展覽特別向該館借展其頭骨。(徐鈺涵 攝影)

 

展場的最後特別與動保團體: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斯里蘭卡馬喬・赫德梅克大象基金會(MHEF)合作,放置小型展板與錄音,邀請觀眾在認識漢絲可的故事後,來省思現今對於大象生活與福祉的研究。林布蘭之家博物館還特別在YouTube頻道製作節目,邀請博物館研究員與IFAW的專家進行對談,並錄製阿姆斯特丹阿提斯動物園片段,實際向觀眾介紹如何專業照護大象的生活,期許漢絲可的悲劇不再重演。


參考資料: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