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之島新訊】神將鬼斧造容顏—魔幻又寫實的金光戲特展

台北偶戲館《神將鬼斧造容顏》特展,觀眾可從展場特別設計的孔洞中,看見「獨腳怪叟 吸魂人」在黑暗中演出的效果。(劉庭妤 攝影)

作者/攝影:劉庭妤(自由作者)

五月初於台北偶戲館登場的《神將鬼斧造容顏》特展(2021/5/1-2022/2/13),館方用了十足的展示和研究力道,展出了台灣布袋戲發展史中,時常被大眾所忽略的「金光戲」。金光戲偶臉譜巨大,面貌畸形怪狀,身著五光十色的道袍,一整列掛在牆上看來氣勢非凡;底下,陳列著戲偶們成排荒誕十足的「金光姓名學」:「千年釋迦道行深高俠」、「蜈蚣王 萬毒君」、「天仙姑醉美人」、「天船秘者吞劍王」怪奇又詭譎,令人不經詫異,金光戲到底從何而來?為何它與刻板印象中的「布袋戲」呈現出如此截然不同的面目?

金光戲偶陳列於牆上,看來氣勢非凡!戲偶為館方從許金棒、新興閣掌中劇團、光興閣掌中劇團蒐羅借出的珍貴展品。(劉庭妤 攝影)

 

其實,金光戲的出現正反應了戰後台灣的社會現況。彼時,西方媒體文化逐漸傳入,又加上反共抗俄的國際情勢,以及二二八事件後更加高升肅殺的島內氛圍,讓原先的軍警偶出現令人驚艷的變體。為了吸引更多群眾,布袋戲班們拼貼東方與西方元素,融合神怪與劍俠的超現實劇情,吐劍光、鬥玄機,誕生出既魔幻又寫實的金光戲。

 

從默默無聞的山頂囡仔到戲偶大師—民間雕刻天才許協榮

此次展覽中,展出製作金光戲幕後的重要推手—許協榮雕刻的戲偶,目前有關許協榮的研究資料稀少;然而,他卻是金光戲中寫實雕刻的代表藝師,重要性不可忽視。許協榮生於1925年,住在彰化縣芬園鄉山上,因當時布袋戲班贈予的一尊「花園頭」戲偶,開始自學雕刻、賣偶賺錢。沒想到閉門修煉後,加上新興閣布袋戲團鍾仁祥給予的戲偶範本,竟發展出新興的本土布袋戲偶,讓金光戲走向百花齊放的燦爛局面。1952年外台戲遭禁演,導致布袋戲團只好進入劇院內公演,形成新的「內台戲」表演型態。為了符合內台戲表演空間的需求,金光戲除了出現千奇百怪的造型,還加入鮮豔的螢光塗料、懾人心魄的燈光及音效,讓演出場面更加炫目滂沱!

許協榮雕刻的「萬里殺人翁」金光戲偶,頭頂上的「金花帽」,以及「法令紋、腮紅彩繪」為當時金光布袋戲的木偶特色。(劉庭妤 攝影)

 

展區內,觀眾可以從展場特別設計的孔洞中,看見「獨腳怪叟 吸魂人」在黑暗中演出的效果,也可以從許金棒(許協榮兒子)製作戲偶的過程,理解木刻的獨特技藝與困難之處。對於布袋戲已逐漸式微的當代來說,「神將鬼斧造容顏—台灣木偶之父許協榮」特展中的金光戲,開啟了年輕世代對布袋戲的不同想像,引人注目及深思。

展區內特別設計的孔洞,可從中看到許協榮雕刻的「獨腳怪叟 吸魂人」。因當時金光戲轉往內台發展,為了製造出更攝人心魄的演出效果,布袋戲戲班加入螢光塗料、燈光及音效,形成「俗擱有力」的舞台效果!(劉庭妤 攝影)

資訊來源: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