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之島新訊】你有愛臺灣博物館卡了嗎?淺談博物館卡的案例與優勢

愛臺灣博物館卡(黃寶霈 攝影)

作者:黃寶霈(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生)

 

相較於國外為短期旅客所設計的博物館或觀光景點通行證,由國立故宮博物院於2019年底推出的愛臺灣博物館卡,是一張針對臺灣國民所設計、集結臺灣熱門博物館的暢遊卡,整合全臺9館(19園區)與26間聯盟館所,全臺9館可無限次免費參觀常設展,並享有特展及活動優惠,而聯盟館所則享有購票折扣,另有特約店家優惠福利。

這樣子以國家區域為單位的博物館卡並非新鮮事。早於1981年,荷蘭博物館協會就推出Museum kaart計畫,受到外國旅客的熱烈支持,如在2019年,便有930萬的博物館觀眾使用博物館卡,持卡者每人平均一年會運用6.7次。荷蘭Museum kaart的成功,成為其他國家紛紛仿效的典範,接續出現許多國家型的博物館卡,如瑞士Passeport Musée、土耳其MüzeKart+、芬蘭Museokortti、比利時museumPASSmusées等,皆是以暢遊年卡整合國內多數博物館參訪的例子,這些博物館卡的運行機制大同小異,且以「限本人使用,不得轉借」為一致規範。

六國博物館卡比較表(黃寶霈 繪製)

 

聯合多間國內館舍推行博物館卡,無非是期待能提升國民對文化資產的保護意識與行動,將文化知識落實於生活教育中。除能以「無限次數」的誘因吸引與提升觀眾至各館的重複到訪率外,也能強化博物館與觀眾之間的連結。對單一各館來說,能藉由造訪數據更加確認該館潛在觀眾的樣貌,以推出符合其需求的展覽與活動。從整合博物館的角度來看,這種合作搭售模式,有利於提升缺乏知名度或所在地較偏遠博物館的造訪機率,連帶促進觀眾至其他地區觀光消費的機會,由此便能從多數觀眾至各館的足跡,推想相關旅遊路線與計畫,結合知識美感教育與休閒遊憩。另一方面,對觀眾來說,能藉由查閱個人造訪記錄,更有系統地整頓參觀博物館的知識累積,獲得成就感與下一次的探索動力。

荷蘭博物館卡Museum Kaart(黃寶霈 攝影)

 

令人好奇的是,愛臺灣博物館卡是否有足夠誘因激發國民參觀博物館的意願?曾有新聞報導指出,該卡發行量不如預期樂觀,且參與的博物館與內容並不豐富,難吸引民眾使用。確實,以免費無限暢遊的館別數量來看,相比其他國家型博物館卡在納入如美術館、歷史建築等文化機構與景點,形成一個以博物館為首的大型文化網絡,僅9館的愛臺灣博物館卡對民眾的吸引度略低。此外,臺灣的博物館普遍票價較低,許多對國人或所處縣市的民眾亦有優待,可能又讓購卡的誘因更加不足。不過,若僅以量體大小或價格高低評估博物館卡所帶來的文化知識能量,這便落入偏頗觀點的圈套,我們還須考量博物館品質與其藏品所代表的文化底蘊才是。


參考資料:

閱讀更多:【國內外資訊】

(本系列文章與文化部博物之島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