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訊】紐西蘭毛利人的來臺「尋根」新聞迴響

毛利青少年熱烈的討論祖先可能來自臺灣。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文化部。 
撰文:黃郁倫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遺址發展組) 

『認同南島一家親的紐西蘭毛利族青少年,今天抵達臺灣進行文化尋根之旅活動⋯⋯希望可以透過這次訪問找到自己的根,看看台灣原民歷史是否影響毛利族人的文化… 這是一項尋根溯源計畫,背後更大的用意是要讓毛利小孩尋根並強化自己的原民意識。』(自由時報 2018/08/22)若Google搜尋「毛利、尋根」,針對2018年8月底紐西蘭Ngāti Manu的毛利人來訪臺灣的新聞,可得到超過三頁的搜尋結果。 一般相信居住於紐西蘭的毛利人,在距今約700至1000年前從庫克群島移入紐西蘭定居。在口傳故事中,毛利的祖先來自一處叫做「哈瓦基」(Hawaiki) 的地方。「哈瓦基」是哪裡,所指為何,是真實的地理位置還是不可見的空間?眾說紛紜且尚未有定案,但其中一說認為毛利源自臺灣。由於此說法擁有較多跨學術研究作為依據,成了目前被廣泛採納並據之建構的論述。  

然而臺灣真的是毛利人口傳的「哈瓦基」嗎?紐西蘭導演Dan Salmon的2006年紀錄片《臺灣製造》(Made in Taiwan),利用基因鑑定追溯毛利人的祖先起源,最後來到臺灣並大量取景於臺東。紐西蘭國家電視台製作的節目「20/20」,曾於2013年來臺拍攝特輯,亦以「毛利人,臺灣製造?」為名。或許是因為臺灣給人太過強烈的亞洲印象,毛利人的「臺灣製造」之說,因反差而有一定程度的渲染效果。  

在這樣的背景下,毛利族人視台灣為原鄉而來訪台灣,成了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一環。特別是臺灣與紐西蘭在2013年7月簽署「紐西蘭與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經濟合作協定」,其中的「原住民合作專章」,使兩國政府透過毛利事務發展部(代表紐西蘭)與原住民族委員會(代表臺灣)更密切地推動文化交流。位於臺東的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以其史前文化、南島文化等特色,成為近年交流活動中必訪的單位。歷年相關活動報導普見「尋根」一詞用於標題,如:「跨海尋根!紐西蘭毛利族青少年來台交流」(新頭殼 2018/08/23)、「文化尋根 紐國毛利青年訪九族」(自由時報 2015/11/02)、「毛利人台東尋根 發現傳家寶」(中央社 2013/12/10)等。 

「尋根」指的是血緣上直接的祖嗣連結,以及探尋自我及身世的過程。但來訪過史前館的紐西蘭奧克蘭科技大學毛利學生Urshula Ansell曾回應,一直被問到「來臺尋根」讓她感覺奇怪,「我們都知道我們是誰、我們從哪兒來,這是身為毛利人所知道的事。」她認為透過文化交流活動來到臺灣,因而認識了許多文化相近的「表兄弟姊妹」們,對她和她的毛利同學們來說是很棒的經驗,但他們並不是來臺灣尋找祖先的起源。 

相較之下,臺灣的媒體、官方、民間,皆容易沈浸在「南島原鄉」、「南島起源」這類特殊詞彙與地位,而反覆抓著這個命題作發揮。2016年榮獲年度毛利記者獎的Maiki Sherman,在2017年受邀訪臺後所完成的報導- 臺灣如何向毛利人與懷唐伊條約學習,是以共同的發展經驗與思維價值出發,去連結臺灣原住民與紐西蘭毛利人之間的關係,足以為臺灣參考。說明相關論述及報導不必繞著南島原鄉、南島起源、自身地位的獨特性等命題打轉,而是去重視各自的經驗所能帶給彼此的啟發,以及大洋洲思維所能帶給世界的價值。 

 

關鍵詞:文化交流、文化觀光
Keywords: Cultural Exchange, Cultural Tourism


資訊來源:
 

 

閱讀更多系列文章:【國內外資訊】